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人工甜味劑會引發糖尿病?專家這樣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台灣東販】感受甜味的藥
這個單元要探討甜甜的藥……當然不是止咳糖漿那一類的甜藥,而是人工甜味劑。人類對於人工甜味劑的甜味,到底有什麼感覺?
人工甜味劑會引發糖尿病?專家這樣說!
味覺與幻覺一樣都和受體有關
在第2講「引發幻覺的藥」裡曾說明過,人類產生「某種」感覺時,多和受體有很大的關係。受體是接收到某種刺激時,能將這些刺激轉換成可使用資訊的工具,因此不只有中樞神經興奮劑,就連對甜味也有專用的受體。在包含甜味在內的味覺領域裡,外來的物質能直接與體內的受體產生反應,一般認為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而且至今仍不得而知其運作機制……這就是現況。
甜味=有營養=好吃 腦就是很想要糖分!!
目前味覺被分為「甜味」、「苦味」、「鹹味」、「酸味」、「鮮味」等五類。岔個題外話,有些人認為其實應該還可追加「鈣質味〈喝牛奶等物時感覺到的味道〉」、「油味〈鮪魚和巧克力的美味〉」、「清涼味〈薄荷與八角〉」、「辣味〈辣椒素和辣椒〉」、「金屬味」、甚至是「順喉味」等味覺。
大家是否知道,位居五大味覺裡的「甜味」,對人類而言是「有營養」的訊號?因為腦是以葡萄糖為養分的器官〈攝取的糖分約有兩成會被腦使用〉,因此會本能地認為砂糖是「美味的東西」。相反地,貓等不直接以砂糖為必要養分的肉食性動物,因為對砂糖沒有需求,所以貓的甜味受體非常退化,據說幾乎感受不到甜味。
由此可知,味覺中被研究最多的當然是「甜味」,因此在世界上造就了很大的商業市場,愈是有能力研發出低成本、零熱量、甜味又很接近砂糖的商品的人,愈能輕易獲得巨大財富。今日在零熱量的甜味劑市場裡,隨時都有龐大熱錢在蠢動,而在這個世界裡最能快速掌握霸權的就是人工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會引發糖尿病?專家這樣說!
立體構造的受體 有何超複雜的架構?
感受甜味的機制完全由甜味受體和完全嵌入受體的化合物立體結構而定,如上圖所示,受體與化合物都擁有立體的突出端,一旦該處完全吻合,就能讓人感受到甜味。
只要遵守這項基本原則,將甜味受體中立體結構外的部分,嵌入其他味覺的受體裡,就能製造出金屬味與苦味等其他不同的味覺來。不過在除了甜味外都算失敗,只想得到如砂糖般甜味的分子設計裡,需要縝密的計算才能辦到,一般人想要攻略這一點恐怕很難,除非是這個領域的化學家,擁有相當程度的實力,同時有辦法掌握立體結構才行。
人工甜味劑會引發糖尿病?專家這樣說!
誰都能輕易得手!用人工甜味劑來玩玩看
人工甜味劑各有不同的獨特甜味,是食品添加物裡很容易取得的東西,只要去超市就能買到阿斯巴甜等甜味劑,網站上甚至能買到甜味是砂糖六百倍的甜味劑,接下來就來說明這些甜味劑。
環己基氨基磺酸鈉
又名甜精,原本因為有可能致癌而被禁用,是擁有不名譽過去的人工甜味劑,雖然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致癌說法根本不可信,但畢竟被汙名化了,已經無法翻身,所以也不容易得手,但要合成並不難,做為教材使用,倒是很有趣。
醋磺內酯鉀
「某可樂NEX」好喝的理由就來自這個物質,在為數眾多的人工甜味劑裡,算是比較新的臉孔,甜味近似甜精,但分量比甜精少,因此趁機篡奪天然甜味又零熱量的甜精寶座,上美國網站就能買到,不但稀釋了十倍,價格也比較便宜。
甜菊
蛋糕專賣店和網站上都能買得到,甜味非常強,而且據說很獨特,甚至超越了砂糖。除了能用來製造零熱量的商品外,也有許多其他用途,尤其和果汁的適性非常好,只要融入葡萄柚汁裡,就能享受絕品美味〈※〉。
※…甜菊很容易在院子裡栽種,一到早春就會有人販賣幼苗。葉片本身具有強烈的甜味,加入花草茶裡會很好喝。
三氯蔗糖
上美國郵購網站就能買到,甜度為砂糖的600倍,要是不小心撒在屋子裡,屋內所有東西都會變甜,是甚具破壞力的甜味劑,但只要稀釋後使用,甜味最接近砂糖,而且零熱量,還很耐熱,被視為目前最強的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會引發糖尿病?
2014年時,《自然》期刊刊登了一篇:第二型糖尿病與人工甜味劑有關!的論文,網站上因此不斷出現「人工甜味劑果然對身體有害!」的文章,主張人工甜味劑會降低恢復血糖值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會引發糖尿病!
但其實論文內容是以動物為實驗對象,而且確認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甜味劑,是目前早已不流行的糖精,至於目前成為主流的甜味劑〈三氯蔗糖和醋磺內酯鉀等〉則沒有被確認到不良影響,但斷章取義的文章已經流傳開來。即使是刊登在知名期刊上的論文,有時還是免不了在被扭曲事實的情況下廣為瘋傳。



更年期女性易罹心血管疾病、耳鳴...恐是這原因



【早安健康/郭錦龍(國軍桃園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更年期症候群
女性過了40歲以後,開始進入更年期,卵巢濾泡功能逐漸衰退,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包括雌激素estrogen及黃體素progesterone)。一開始月經不一定會立刻停止,但月經週期會變得不規律,可能過期不來或形成亂經,最後就停經了。由於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身體開始出現許多不適症狀,包括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憂慮、易怒、失眠、性慾減退等,這些症狀合稱為「更年期症候群」
為了改善更年期症候群,臨床醫師會給予更年期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或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包括單獨使用雌激素或合併使用黃體素
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後遺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屬之女性健康促進會(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研究約二萬七千位停經後女性發現(平均年紀63歲),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導致許多嚴重後遺症,包括乳癌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靜脈栓塞
有鑑於此,美國內分泌醫學會於2015年發表最新的更年期症候群治療指引。專家們一致認為只有針對小於60歲或停經後10年內的女性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才會利大於弊;反之,荷爾蒙療法後遺症風險過高,不建議使用。因此,臨床醫師必須依照個別風險考量及病人意願提供病患個別化的治療選擇,尤其如果病人本身是乳癌或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不建議荷爾蒙補充療法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能出現的後遺症經過數十年的大型研究已經廣為人知,包括乳癌、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靜脈栓塞等,但一項鮮少被臨床醫師注意到的後遺症就是可能會傷害聽覺系統,造成聽力受損並引發耳鳴
英國案例
一位45歲的英國女性在切除子宮後,開始荷爾蒙補充療法(oestradiol,商品名Climaval)。然而,荷爾蒙治療不到兩天後,她的左耳出現耳鳴的情形,緊接著左耳聽力也開始惡化。她的醫師隨即停止荷爾蒙補充療法,並給予口服類固醇。三天後聽力恢復正常,耳鳴也不再出現。由於病患子宮摘除後,仍有補充雌激素的需要,6週後醫師建議重新補充荷爾蒙,為了避免耳鳴及聽損等後遺症,改服用另一種雌激素(conjugated estrogen,商品名Premarin)。結果服用後,再度出現耳鳴及聽力受損的情形[11]。
荷爾蒙補充療法導致耳鳴之機轉
荷爾蒙補充療法造成聽覺系統受損併引發耳鳴的機轉十分複雜。根據研究發現,雌激素及黃體素會改變體內組織電解質的平衡,破壞內耳淋巴液的恆定,內耳聽覺受器也受到破壞,導致聽神經受損、引發耳鳴。在豚鼠的研究發現雌激素和黃體素皆會造成耳蝸持續性的發炎反應,導致聽覺系統的損害。此外,雌激素對神經組織活化有負面的影響,干擾聽覺神經傳導,最終導致聽力受損及耳鳴。
慎用荷爾蒙補充療法
更年期會使女性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適度地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改善更年期症候群。然而,臨床醫師必須依照風險高低及病人意願提供病患個別化的治療選擇。對於更年期症候群不明顯的女性,醫師開立荷爾蒙給病患服用的臨床效益不大,還可能因此造成聽覺系統受損、引發耳鳴;對於更年期症候群不明顯、但飽受耳鳴之苦的女性,給予病患服用荷爾蒙可能導致耳鳴情形更加惡化,不可不慎!

身體缺鐵了嗎?看看口腔粘膜就知道!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缺鐵(Iron deficiency)是常見的營養不良,全球約有50%貧血案例與缺鐵有關,台灣男、女性缺鐵的發生率分別為2.1%及10.7%,而男、女性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發生率則分別為0.2%及2.1%。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及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 AG)為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口腔表現,因此發表於《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最新文章分析缺鐵及缺鐵性貧血患者的口腔黏膜表現。
身體缺鐵了嗎?看看口腔粘膜就知道!
試驗中,50位缺鐵性貧血及14位缺鐵患者接受口腔治療,並紀錄相關臨床表徵。試驗結果顯示,高達85%患者受念珠菌(Candida)感染,並具多種口腔表現,例如:口角炎(63%)、AG(59%)、偽膜念珠菌病(44%)、紅斑珠菌病(41%)、中央菱形舌炎(5%)、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5%)及乳頭狀增生念珠菌病(3%)。其他病症還包括蒼白的口腔黏膜(31%)、口腔灼燒(28%)及反覆口腔潰瘍(6%)。
64位患者血清中鐵離子及運鐵蛋白含量皆偏低,94%患者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6%,但仍有19位患者血紅素正常,而14位無貧血現象。研究人員認為口腔粘膜表現改變為缺鐵的指標,而鐵劑配合抗真菌治療可有效改善口腔症狀。
研究刊登在《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