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維基百科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俗稱蜱蟲病,是由一種新發現的布尼亞病毒導致的傳染病。發病徵候包括發熱多器官衰竭。實驗室測試顯示,此病伴有血小板和白血球減少的症狀。該疾病於2009年首先確認於中國。致病病毒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SFTS Virus),簡稱「新布尼亞病毒」,屬於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
流行情形
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間,發現病例的中國省份為河南、湖北、山東、安徽、遼寧及江蘇省,大多分布在丘陵、林木區以及山區。該六省共計疑似SFTS住院病患有241位,其中171例確診,21例(12%)死亡,病患多為山林區的農民。在2013年,日本與南韓亦確診數例並有死亡發生。

傳染性
本病藉由長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叮咬人而傳播病毒,自病患住所飼養動物身上的採集長角血蜱後,檢測186隻長角血蜱中,有10隻(5.4%)帶有病毒核酸,但病毒核酸序列接近但不完全相同於患者身上的病毒。流行病學證據顯示病毒可人傳人,急性期病人及屍體血液、血性分泌物具有傳染性,直接接觸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導致感染
臨床症狀
主要症狀有發燒、血小板減少、腸胃道症狀、白血球減少、多重器官障礙,初期死亡率為30%。
實驗室診斷
採集病患血清檢體,最常見的血液學徵象有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診斷方法可直接用RT-PCR檢測病人檢體是否具有SFTSV的核醣核酸(RNA)。或可用血清學方法,使用ELISA等檢測工具來檢測病患IgG抗體力價是否有四倍上升或血清陽轉的情形。
 

日本一女性遭野貓咬傷染病而死

中廣新聞網
日本厚生勞動省證實,住在日本西部一名五十多歲的女性,去年被貓咬了一口之後,感染到以「蜱蟲」為傳染媒介的一種特殊病毒感染症而死亡。這是全球第一例、由哺乳類傳染給人類致死的相關病例(葉柏毅報導)
這種特殊的病毒感染症,叫做「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英文簡稱叫「SFTS」。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受感染女性,是去年在路邊,看到一隻虛弱的野貓,想要把它送到獸醫院的時候,不慎遭野貓咬傷了手;而應該是這隻野貓的唾液,帶有蜱蟲,才會把這種特殊的病毒感染症,傳給了這名女性,這名女性在發病後約十天,不治身亡。
日本厚生勞動省強調,由人所飼養的寵物,一般來說很少會被蜱蟲寄生;不過對於寵物做好驅蟲工作,總是很重要。
厚勞省也呼籲日本民眾,在接觸野生貓狗的時候,一定要戴手套等,以避免遭到疾病傳染。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腎臟科醫師:慢性腎臟病,你應該知道的真相

2017-07-21 葉時孟

【早安健康/葉時孟(佑鎮診所-雙RO血液透析中心院長)】慢性腎臟病,你應該知道的真相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是健康的腎臟因各種原因受到損傷,漸失去過濾血液和其他原本負責的功能,依其嚴重程度目前分為5期。
喪失的功能包括主要排水、排毒的功能
,還有 原本協助造血、電解質平衡、影響血壓和免疫方面的功能,層面相當廣泛,也不僅僅在腎臟。 
慢性腎臟病已是相當大的社會負擔,目前因為進展至腎衰竭而需要透析(洗腎)的病患在台灣已超過8萬人,不容忽視。美國疾病管制局近期也設計了電子單張,希望喚醒大家的重視,本篇參考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和美國 CDC 資料,整理對於慢性腎臟病最需要的真相供大家參考。
真相一 台灣多少人有慢性腎臟病 ?
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 12%,估算台灣有 300 萬人,即每 8 人就有一人有慢性腎臟病。
真相二 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的有多少比率 ?

很可惜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早期、輕度腎臟病人有 96% 不知道自己有病,甚至於較重度腎臟病的病人也僅一半知道。

真相三 哪些人易得到慢性腎臟病 ?
高風險會得到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包括 三高患者 (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 心臟病和血管疾病、家族病史 ( 如多囊腎家族史 ),其他危險因子如 : 

與生活習慣有關 : 缺少運動、肥胖 和 抽菸
與用藥習慣有關 : 使用來路不明、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常使用止痛劑
特定族群 : 老人常合併腎功能退化,高尿酸痛風患者除了可能尿酸直接的影響亦常有止痛藥的暴露 
真相四 最大的原兇為何 ?
目前造成慢性腎臟病的最大原兇為糖尿病
每 3 個糖尿病人就有一個有慢性腎臟病,而造成腎衰竭需要洗腎的原因中,糖尿病就佔了 4 成以上。
真相五 慢性腎臟病不只有腎臟問題 ?
一旦有慢性腎臟病,呈現的不僅只有腎臟的問題,還有伴隨著增高的心臟病、腦中風和死亡率。
真相六 怎麼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 ?很可惜,腎臟和肝臟一樣,是沉默的器官,大部分的情形僅靠身體症狀、身體檢查、把脈是無法知道的。 
之前在 「 我真的有泡泡尿」提過的腎臟病五徵兆「泡、水、高、貧、倦」 ,只有尿液的泡沬可能在 較早期出現,其他的水腫、繼發性的高血壓、貧血、疲倦等都可能要腎臟功能受損較嚴重的時候才會出現。
要知道腎臟功能的狀況只能依靠  抽血 ( 驗血中肌酸酐 ) 和  驗尿 ( 驗尿蛋白 )。

預防慢性腎臟病該怎麼做 ?
那麼要預防慢性腎臟病應該怎麼做? 
高風險族群應積極篩檢 
上述的高風險群應積極篩檢
五控三迴避 
對於三高 (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和 高尿酸合併時常痛風發作、蛋白尿應積極控制。
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感冒和其他感染、避免腎毒性藥物的暴露。
避免感冒感染的積極作為為施打疫苗(如流感和肺炎疫苗)、良好衞生習慣 ( 勤洗手、戴口罩等 ) 和 保持運動習慣強身。
避免腎毒性藥物的作為如勿主動要求醫師打退燒止痛劑,有關非類固醇止痛劑對於腎臟的傷害可見
腎臟,減法的治療 (1) --- 急性腎損傷案例
腎臟,減法的治療 (2) --- 非類固醇抗發炎劑腎損傷
及 Sulindac,慢性腎臟病人的安全止痛藥?
另外如作電腦斷層檢查時顯影劑的使用和某些抗生素使用時可能會有腎臟傷害的風險,需與醫師討論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和風險平衡。
四不一沒有

為了維持腎臟健康,應該不抽菸、不熬夜 ( 避免勞累,免疫低下 )、不胡亂使用藥物、不要憋尿 ( 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和膀胱機能異常  )
另外應飲食節制、維持運動以保持良好體態、沒有鮪魚肚。

健康飲食原則
正常人和慢性腎臟病1、2期 : 三少三多
健康飲食習慣方面,正常人和慢性腎臟病1、2 期應三少三多,即 少油、少鹽、少糖,多喝水、多蔬果、多全穀類食物。
在外國來講,可樂汽水等含糖飲料是很大的健康問題,台灣則流行手搖飲料,需注意過多攝取的含糖量。即使最低的微糖,含糖量也已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2倍,更不用說半糖、全糖等。
慢性腎臟病 3 -5 期 : 三少三低 當腎功能較衰退至 3 - 5 期則因為磷、鉀排出能力降低,亦著力儘量延緩腎功能惡化,應 三少 ( 即少油、少鹽、少糖 ),三低 ( 低磷、低鉀 和 低蛋白 )。
結論與複習
參考資料:

1. 2015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 
2. Nation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act Sheet, 2017


半年瘦下14公斤!日專家就靠餐前吃15克OO+限醣

日文編譯/陳建甫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起司由於一直以來都給人高熱量印象,在過去流行的瘦身法當中往往被視為節食大敵,然而近年來主打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就能減肥的生酮飲食興起,越來越多醫師出來表示吃起司其實能夠幫助身體燃燒脂肪,日本酪農科學會會長齋藤忠夫更表示,自己靠著每一餐餐前吃起司並限制醣類攝取,短短半年內就瘦了14公斤。  
身為農學博士,研究起司對人體的營養價值超過40年的齋藤忠夫表示,起司除了水分之外就幾乎只剩蛋白質脂質各半,但是這佔了50%的脂肪卻多為中鏈脂肪酸,更含有少部分的短鏈脂肪酸 長鏈脂肪酸吸收速度慢,且易累積成體脂肪
齋藤博士解釋,脂肪酸的長度是依照含有的碳素多寡來分為短鏈、中鏈、長鏈三種。而我們平常食用的肉類、動物油及植物油中大多含有的都是長鏈脂肪酸,在小腸吸收後仍要透過多個管道才會分別被運送至肝臟、肌肉以及脂肪組織,當這些脂肪酸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堆積就會形成體脂肪。
中短鏈脂肪酸吸收速度快四倍,更能幫助代謝內臟脂肪
而中鏈及短鏈脂肪酸則是在小腸吸收後就會被直接送往肝臟,不易形成體脂更具有促進其他脂肪一起燃燒的效果,因此攝取起司反而能夠幫助身體代謝掉更多的內臟脂肪。一般來說,這種不需要消化酵素協助,身體就能自行吸收的脂肪酸,其 吸收速度是長鏈脂肪酸的四倍,轉換成為能量的效率更高達十倍。
對比自然界中相當少見,幾乎僅存在於乳脂肪、醋中的短鏈脂肪酸,中鏈脂肪酸則多存在於椰子油、棕櫚仁油、動物乳脂肪以及人類母乳中,因此飲用母乳也可以幫助嬰幼兒消化、協助身體吸收維生素及礦物質。然而無法食用母乳的成年人,靠著食用起司來攝取這種易燃脂的脂肪就成為了瘦身的關鍵。
中鏈脂肪酸不易變質,可加熱也可長放

而日本油脂博士笠井通雄也表示,比起加熱到160℃就容易氧化變質的長鏈脂肪酸,中鏈及短鏈脂肪酸甚至能夠加熱至200℃都不易變質,也因為其不易與氧結合,保存期限也較一般油品來得更長。
齋藤博士則補充,俗話雖然說油水不容,但是油與水間的融合其實取決於碳素數量,因此碳素越少的中鏈及短鏈脂肪酸其實是相當容易與水結合的。以富含短鏈脂肪酸的醋為例,就常常被拿來製作成醋水,很少聽到兩者不相容的情形。風靡全球的奶油咖啡也是利用了奶油易與水結合的特性,稍微攪拌之後就可以將品質極佳的脂肪融在飲品中協助身體燃脂。
起司中還有酪蛋白鈣,吸收效率高更能預防肥胖
此外,齋藤博士更表示起司中還含有一項具有高燃脂力的營養成分,那就是鈣,由於攝取鈣質可以協助體脂肪燃燒並且避免三酸甘油脂堆積,因此攝取高鈣食物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可以幫助減重的重要飲食方針。
然而食物中所含有的鈣化合物也會因為結構差異而在體內不同的部位作用,以小魚乾等魚類食材為例,其中含有的磷酸鈣就是造骨及強化牙齒的材料來源,而起司等乳製品中的鈣則屬於 酪蛋白鈣,身體的吸收效果及使用效率較高,也使得食用起司更能預防肥胖。
飯前15分鐘吃10~20公克,易飽又促進燃脂
齋藤博士建議民眾在每餐飯前15分鐘食用10~20公克的起司,就能夠有效減少接下來吃飯時的進食量,也能促進飯後燃燒脂肪的能力。而市面上的起司產品主要可以分為未加熱殺菌、富含活乳酸菌的天然起司與加熱殺菌過、乳酸菌多已死亡的加工起司兩種。 腸胃較為脆弱者特別建議食用富含乳酸菌的天然起司來協助整腸,但是起司主要減重的功效仍是來自脂質及鈣質,因此若是天然起司較難取得,也可以考慮以加工起司代替。

薑黃竟然輸了?美研究:吃這水果一個月減40%壞膽固醇

  張維庭/編譯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香甜美味的蘋果富含多酚、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熱量不高又有飽足感,還能滿足節食中嗜甜的口腹之慾,是日本女生減肥的得力助手,同時,自古以來西方也流傳著「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諺語,美國的大學研究指出,蘋果的確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而且一個月內就能看見顯著效果!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了一項實踐,將40~60歲的51名健康成人分為三個群體,第一組一天吃一顆蘋果、第二組吃含有蘋果萃取多酚成分的營養補給品、第三組則是給予安慰劑,三組持續服用了一個月。
實驗結果發現,食用蘋果的第一組,壞膽固醇減少了40%,比起食用補給品的第二組效果更好,而食用安慰劑的組別則是毫無任何變化。
體內的壞膽固醇過高,會囤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進而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壞膽固醇和自由基產生反應時,還會產生發炎反應使體內組織受損。主導這項實驗的營養學教授羅伯特·迪斯沃斯特表示,這項實驗證實了蘋果對於降低氧化壞膽固醇的效果,比起綠茶、蘋果萃取物、薑黃等等抗氧化劑的效果都還要更佳
而根據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的一項臨床研究也指出,一天食用1.5~2顆蘋果,連續三周之後,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平均減少21%,脂肪含量越高的人效果越明顯,也就是蘋果具有能讓中性脂肪正常化的作用。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老是被尿意吵醒?日研究:做1件事就能改善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隨著年紀的增加,夜間被尿意吵醒讓人起來上廁所的機率也會增加,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頻尿是因為膀胱退化所導致的,但是近年來陸續有研究指出,夜間頻尿其實跟心血管能力以及鹽分攝取有關係。日本長崎大學醫院的研究團隊則在今年公布了一項實驗成果,發現減鹽就能夠有效降低夜間頻尿次數 味覺退化讓鹽分攝取過量 更容易喝太多水
率領研究團隊的泌尿科醫師松尾朋博表示,隨著高齡者的味覺退化,他們很容易在日常飲食中不自覺地攝入過量的鹽分,也間接導致口渴而提高了飲水量。到了夜間自然排尿量也會有所增加。依照日本厚生勞動省所頒布的《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中,明確指出了男性一日鹽分攝取應該控制在8公克內,女性則應控制在7公克內,我國衛福部則建議民眾每日攝取鹽分不要超過6公克
然而研究團隊實際調查321名中高齡者後發現,有223名民眾每日攝取的鹽分達到11公克,遠超出建議標準;剩下的98名民眾雖然每日鹽分攝取量較低,但也平均達到了9.6公克。研究團隊便就此調查結果將這兩批民眾分別進行減鹽及增鹽飲食指導,觀察12周內的夜間排尿量變化。 
減鹽3公克 每晚平均排尿次數少1次

每日攝取鹽分量嚴重超標的223名民眾在限制每日鹽分攝取不超過8公克後,每晚平均的排尿次數從2.3次銳減到1.4次,而夜間排尿量也僅佔整日排尿量的27.7%;每日攝取鹽分些微超標的98名民眾則將每日鹽分攝取量增加至11公克,結果每晚平均的排尿次數則從2.3次增加到了2.7次,夜間排尿量更佔了整日排尿量的30.5%。
鹽分攝取過量還會刺激交感神經 尿量就增加
長崎大學表示,鹽分的攝取過量也會影響體內的一種荷爾蒙,兒茶酚胺的分泌,由於兒茶酚胺會與交感神經作用而提高緊張感並增加尿量。因此減鹽者不論在膀胱壓迫感、漏尿次數、殘尿感、下腹疼痛跟尿道炎等生活品質調查下,都明顯能感受到睡眠品質提升且身體變得健康。
辛香料、碳酸飲料、水果也都要控制攝取
此外,松尾朋博也表示夜間頻尿有三成與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塞、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慢性疾病有關,而這些影響排尿量的慢性疾病都能透過減鹽來改善跟預防,因此減鹽還能減輕身體負擔來幫助膀胱不會感受到壓迫。除了鹽分之外,辛香料跟咖啡因的過量攝取也會導致排尿量增加,糖分攝取也同樣會使手腳更容易冰冷而出現水腫,因此民眾在日常飲食中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多碳酸飲料及高糖分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水梨及哈密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