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感冒喝運動飲料快快好?營養師:偏方做錯更傷身


有些人覺得感冒看醫生吃抗生素傷身,吃太多還容易有抗藥性,喜歡採用自然療法,如沙士加鹽、熱檸檬水加鹽,或是補充運動飲料、鹽水漱口等緩解感冒症狀,但這些在網路上流傳已久、歷久不衰的小偏方,真的有療效嗎?
偏方1/沙士加鹽可治喉嚨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表示,沙士中含有一種傳統墨西哥用來清熱的草本植物菝(arsaprilla)」,有緩解部分感冒症狀的效果,但碳酸飲料糖分、熱量高,也會增加腸胃負擔,要注意適度攝取,血糖偏高的人要少喝。

偏方2/感冒喝運動飲料,可以快快好?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指出,人體通常只有在大量流失水分的狀態下,才會缺乏電解質,感冒期間若沒有流失過多水分,或沒有因為食慾不佳導致熱量攝取不足,其實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或糖份

營養師提醒,如果為了讓感冒快快好,將運動飲料當水喝,不僅會攝取到過多熱量,還會導致電解質失調,容易有抽筋、心搏的狀況,嚴重甚至會讓細胞中的水分流失,反而會造成脫水的現象。
偏方3/熱檸檬水+鹽=天然感冒藥?
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表示,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含有類黃酮素維生素C,確實有助於緩解感冒引起的發炎症狀,但只能緩解症狀,並無法治癒感冒,尤其維生素C不耐熱,若使用水溫超過30℃的熱水沖泡,這些物質容易遭到破壞。

偏方4/鹽水漱口有助於殺死口腔內的細菌、病毒?
鹽水確實可以消滅細菌,但需要非常高濃度的量才有效果,我們一般自製的鹽巴加水,濃度不夠,其實無法發揮太大作用。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細菌佔比較少,因此使用高濃度鹽水漱口,不但沒有效果,若口腔內部有傷口,容易刺激發炎的傷口導致疼痛,還會破壞口腔黏膜、降低防禦力,並不建議民眾使用。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多吃薑黃素防老人癡呆

, 2010年 3月 1日
香噴噴、令人食指大動的咖哩,不僅可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血液循環,還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阿茲海默症)。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爾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咖哩粉含有的薑黃素及市面上販售的薑黃粉,有助於防範並治療阿茲海默症。
對薑黃素頗有研究的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惠文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咖哩所含的薑黃素可以幫助清理人體腦部,促進有毒蛋白質的沉澱,避免記憶力的損失和混亂,減少阿茲海默症。因此,要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與其花錢買一堆維他命,還不如一周吃一次咖哩來得實際。
咖哩在印度飲食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近年來,西方人對印度老年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率遠低於美國四倍,引起科學家的好奇,開始從他們的飲食著手研究,結果發現,印度人不易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原因,與他們大量食用咖哩有極密切的關係。
食用咖哩為何不會罹患老年癡呆症?國外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發現,咖哩中主要的成分薑黃,可以抑制β類澱粉蛋白的聚合顆粒沉積在腦神經突觸的間隙,推論薑黃能預防阿茲海默症所造成的老人癡呆症。該發現使得薑黃素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也為許多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量大才有效
雖然研究發現,咖哩成分中的薑黃素可預防阿茲海默症,但研究人員也碰到一個瓶頸,就是薑黃素進入人體腸胃道後,很快就會被分解,且血中濃度含量相當低;也就是說,要達到治療效果,必須服用很大的量,因此,目前各國藥學家都在研究如何讓薑黃素能進入人體血液,達到療效。

根據台大醫學院林仁混教授的藥物動力學研究分析發現,口服薑黃素的吸收並不好,而且很容易被代謝。陳惠文強調,目前各國藥學家都在研究,如何透過其他機轉,讓薑黃素進入人體後,不易被腸胃道代謝吸收,能進入人體血液,通過血腦障壁,進而修補生病的器官。既然薑黃素很容易被代謝,吃咖哩為何能預防阿茲海默症?陳惠文解釋,可能是因為薑黃素是脂溶性,跟食物一起食用,較易被人體吸收
不過,他也強調,吃咖哩只是預防阿茲海默症,已經出現症狀的人,吃再多也沒用,而且也不必因為薑黃素可預防阿茲海默症就天天吃咖哩。國外研究發現,每週或每個月只要吃一次咖哩,就會在體內產生保護作用。新加坡國立大學黃子彬博士曾分析一千多位60至93歲亞洲人的飲食,這群人未有阿茲海默症的跡象,發現六個月內至少吃一次咖哩,或每個月吃一次以上的人,思考能力測驗,MMSE的表現比完全不吃,或幾乎不吃的人還要好
吃咖哩除可預防阿茲海默症外,還可預防大腸息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傑迪洛博士研究發現,薑黃及槲黃素兩種成分可讓大腸息肉縮小。他讓研究中五位有五顆以上癌前結腸息肉的患者,每天三次吃含有480毫克薑黃和20毫克槲黃素的咖哩,六個月後,病患的息肉大小和數量都降低了,數量平均減少60%,息肉也平均縮小51%
具抗癌功能
薑黃素最令研究人員感興趣的,在於它的抗癌能力。目前各國正積極朝此方向努力,目前研究發現,低劑量的薑黃素可抑制癌細胞基因,減少細胞發炎反應。

薑黃素四大好處
1.增進食欲:咖哩含有辣味香辛料,「辣」會讓胃液分泌,促進唾液產生,進而加速腸胃蠕動,引起食慾。

2.促進血液循環:辣味香辛料會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發汗的目的,亞熱帶的人們特別喜歡吃辛辣的料理,原因就在此。
3.消炎作用:科學實驗研究已經證實,咖哩的確能協助傷口復合,此外,印度傳統觀念認為,吃咖哩可以消炎及具抗老效益。
4.抑制癌細胞:研究發現咖哩所含的薑黃素可以減少因自由基或氧化壓力引起的基因突變,抑制許多致癌物引起的細胞癌化
薑黃素小百科
薑黃,為姜科;原產於印度、東南亞、大陸的四川、廣東、雲南及台灣,主要是使用其根莖部分。人類使用薑黃的歷史可回溯自數千年前,在印度的傳統醫學上,薑黃因具消炎效果,經常使用於抑制關節疼痛,並用於外敷傷口。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屬於祛瘀活血藥的薑黃,其性味辛、苦、溫,歸肝、脾二經,功效為通經止痛、破血行氣,主治症瘕血塊、月經不通、腹中氣脹、胸腹痛、風痺臂痛、撲損瘀血等症。薑黃也被認為是芳香健胃利膽劑,兼有止血、祛風、通經、鎮痛的作用,也可用於腸胃炎、黃疸、腹痛,胃痛等症;外用為粉末塗布,也可治療膿腫創傷。
這些古籍裡記載的藥效,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大都與發炎現象或前列腺素的作用相關,由此可知,薑黃在抗發炎上,似乎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大量投入人力研究薑黃素的原因,因為它有可能成為治療癌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等疾病的新藥。
未來的醫療用途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有超過1,700篇關於薑黃素的研究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各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屬於多酚類化合物的薑黃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護等作用,並認為具潛力開發為癌症、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關節炎、皮膚病、阿茲海默症,甚至愛滋病及多種慢性發炎疾病的治療藥物。

心血管保護劑
薑黃素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劑(效果約為維生素E的10倍),能減少脂質過氧化,最重要的是,可以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作用,因而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有些研究也指出,薑黃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現象、誘導熱休克蛋白的產生及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能,對於預防心肌梗塞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被認為是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的明日之星。

抗癌藥物
近年來研究發現,感染病原體及自由基等化學物質造成的慢性發炎與基因突變,是導致初期細胞癌化的主因。薑黃素可以透過抑制細胞核κB轉錄因子(NF- κB)、環氧化等抗發炎的機制及透過抗氧化,減少因自由基或氧化壓力引起的基因突變,或活化谷胱硫轉移,抑制許多致癌物引起的細胞癌化

薑黃抗阿茲海默 中研院找出關鍵物質

撰文 / 聯合報Focus 2016/08/18

最新研究發現,是薑黃素中的「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 薑黃中含量非常少,想靠吃咖哩防失智,要吃非常大量。
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過去研究認為多吃咖哩,增加攝取其中的薑黃,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中研院生物化學所最新動物研究結果顯示,仔細分析薑黃素各種成分後,發現真正發揮功效的是薑黃素中的「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研究成果登上國際專業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失智症患者有60%至80%是阿茲海默症,發病時間從4年到20年不等,年齡越大發病機率越高,由於發病時間長,往往會造成照顧者沈重負擔。
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陳佩燁指出,找出活化腦細胞、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病的時間,一直是研究重點。過去發現薑黃素可以增加腦啡肽酶(NEP)活性,讓腦中的毒性蛋白質不會過度聚集,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可能是延緩疾病的關鍵。
中研院生化所最新動物研究顯示,餵食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後,效果比薑黃素還要好,甚至讓腦啡肽酶表現增加,證明真正有效的是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而非薑黃素
陳佩燁指出,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在薑黃素中非常微量,雖然薑黃是咖哩的主要添加劑,但要吃非常大量的咖哩,才可能達到活化腦啡肽酶的效果。
含量稀少 要研究大量萃取方法
她指出,目前市面上沒有任何關於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的食品或藥物,下一步需針對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進行研究,找出如何大量萃取或量產方式,才能讓消費者直接食用,達到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效果。
陳佩燁說,印度人每天平均要攝取3公克的薑黃,這是其他國家的人所不及的量,目前推測這可能是印度人阿茲海默症罹患率較低的原因,但兩者的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癌症飲食怎麼吃?選6物就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癌症無病倖存者每日攝取較多的綠葉蔬菜與番茄等深色含植物化學素的蔬果,會使得出現癌疲憊的風險下降,但不是所有的蔬果,都能顯著減少癌疲憊的發生,含植化素的蔬果具有降低癌疲憊的功效,以下是常見含植化素的抗疲勞蔬果:
1) 胡蘿蔔
富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等,有助於防癌、抗癌,幫助營養素轉換成能量,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2) 奇異果
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葉酸精胺酸,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功能
3)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芥蘭菜
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蘿蔔硫素異硫氰酸鹽,具有抗癌、調整免疫的作用
4) 蘆筍
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硒與穀胱甘肽,具有抗氧化、免疫調節的功能。但痛風、泌尿道結石者應該避免使用。切記,千萬不要生食蘆筍。
5) 空心菜
含有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斛皮素,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脾胃虛寒、寒性體質及尿毒症患者,不宜食用過多
6) 紫米
紫米雖不屬於蔬果,但同樣含有豐富的植化素,還有維生素B群,能加速完成食物中的醣類、蛋白質與脂肪轉換成能量的過程,另外含有,可以協助葡萄糖的代謝,協助能量的供應,但容易腹脹、消化力弱的人,應該要少吃。(本文摘自/擊退癌疲憊: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可能引發巴金森氏症的腸道細菌(Caltech)
可能引發巴金森氏症的腸道細菌(Caltech)
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氏症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
研究人員隨後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餵食由腸道菌群分解食物纖維時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併為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氏症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腸道微生物是巴金森氏症的重要推手。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可能促使甚至導致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另一方面,75%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有腸胃問題最常見的症狀是便秘
負責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馬茲馬尼恩(Sarkis Mazmanian)說,對於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傳統治療方法都是讓藥物在大腦中發生作用。而新發現意味醫生可能要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氏症,比如調節短鏈脂肪酸水平、服用益生菌或清除有害的微生物。相比現有療法,新的治療策略要容易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
馬茲馬尼恩指出,周邊神經系統(PNS)的神經元有70%聚集在腸胃,而且腸胃的神經系統透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連結中樞神經系統(CNS)就巴金森氏症而言,腸胃問題通常比運動神經元早出現許多年,而且巴金森氏症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綜合各種因素來看,腸胃細菌很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致病因子。
巴金森氏症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老年人的三大腦病,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最常見。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有三:四肢顫抖(震顫)、肌肉僵硬、運動緩慢或動作完全消失。到最嚴重的第5期,患者無法自行走動,需靠輪椅或躺在床上,日常生活也需要他人照顧。巴金森氏症患者初期主要靠藥物治療,也可考慮外科手術,但兩者都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
巴金森氏症患者在美國約有100萬人,在全世界超過1000萬人。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世紀拳王阿里(Muhammad Ali)、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美國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知名影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 J. Fox)、台灣知名音樂家李泰祥等人,都罹患巴金森氏症。 




吃水果補鐵,黑葡蔔第一名?誤會大了…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氣溫下降,卻常常出現手腳冰、臉色蒼白、暈眩、疲倦、身體無力等症狀,小心是缺鐵性貧血的徵兆。提到要吃補鐵的好食物,其實,不是只有肉類,水果補鐵效果也很棒。一般人認為在水果中選擇吃黑葡蔔,含鐵質一定最高,是真的嗎?來聽營養師解析排名前10名的補鐵水果。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主要因為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有缺陷,導致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當人體內的血色素低於正常值時,就可稱為貧血,又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
缺鐵性貧血會導致手腳冰冷
至於為什麼缺鐵性貧血會導致手腳冰冷的情況?尤偉銘營養師指出,由於鐵質是紅血球重要的原料,負責攜帶氧氣到身體每一個細胞,進行能量代謝產生熱量維持身體恆溫,如果有血液循環不良、心血管疾病及血紅素不足者,距離心臟較遠的四肢末梢沒有足夠的血液經過時,因為缺氧造成手掌,或足部變成暗紫色,以及手腳也會變得冷冰冰。
由於紅血球壽命約120天,所以身體會不斷地生成紅血球,因此製造紅血球的原料『鐵質』非常重要,平時飲食就要多攝取含有鐵質的食物,特別是冬天氣候變冷時,人體的血管收縮就非常容易發生手腳冰冷,而長輩及女性更是好發的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水果含鐵量排名前10名
提到補鐵的食物,事實上,除了肉類之外,其實吃水果一樣可以攝取到鐵量,一般人經常認為攝取補鐵水果,一定是黑的比紅的水果鐵質高,尤偉銘營養師表示,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以每100公克水果所含鐵質含量來比較,結果發現,排名前10名的水果分別為:第1名火龍果(紅肉)、第2名百香果、第3名火龍果(白肉)、第4名甜柿、第5名香蕉、第6名香瓜、第7名草莓、第8名高接梨、第9名鳳梨,以及第10名橘子。由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得知國內常見水果的鐵質含量前20名,因此黑色水果可不一定鐵質比較高。
 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以每100公克水果所含鐵質含量來比較,結果發現,第1名是火龍果(紅肉)。
水果含鐵量比一比:
吃水果補鐵,黑葡蔔第一名?誤會大了…
紅肉火龍果含鐵量最高
尤偉銘營養師指出,由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得知,每100公克紅肉火龍果含有鐵質1.44mg,根據最新DRIs指出19~50歲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男性為10mg女性為15mg51歲以上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男性與女性相同為10mg
提醒,若想要單純吃水果補充鐵質,將會造成糖類攝取過量對於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並不適合,正確補充鐵質的方式要依照國民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日攝取量為2~4份(每份約碗裝8分滿),不足鐵質部分應從其它食物中獲取。
均衡攝取其他鐵質食物
良好的鐵質來源,包括動物性海鮮類、家畜類等植物性乾豆類(紅豆、黑豆、毛豆)、蔬菜類(地瓜葉、紅莧菜、菠菜)等,民眾一定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能確保攝取足量的鐵質,特別是長輩及女性更需要注意平常的飲食內容。
增加補鐵效果聰明吃
研究已證實,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吸收率上升3~4倍,所以用餐後吃一份鐵質含量高的水果(紅肉火龍果8分碗),更可以發揮1+1大於2的補鐵效果。民眾要注意濃茶、咖啡的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形成不溶解的鐵-單寧複合物,將會降低身體對鐵質的吸收力,所以吃飯前後要盡量避免濃茶及咖啡。若沒有營養師及醫師的建議,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服用鐵質補充劑,鐵質過量輕則便祕,重則刺激腸胃黏膜出血。
 

HER2陽性乳癌小腫瘤 早就醫、積極治療!


乳癌再也不是絕症,只要早期發現,及接受正規治療,存活機會仍相當高。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即便乳癌的篩檢日益普及,門診中仍不乏因延遲就診導致病情嚴重的個案。年約40歲的廖小姐走進診間,在炎熱的夏天仍用外套把自己全身包裹緊緊,看到醫師後終於願意拉下拉鍊、脫下外套,其中一側乳房甚至比足球還大,胸前還散發陣陣臭味,她自己也因為這顆腫瘤已發臭,無法繼續打零工,經過診斷後已是晚期乳癌,奇美醫院外傷科主任、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陳明鎮不捨的說:「如果廖小姐鼓起勇氣、早一點來就醫、情況會好很多。
陳明鎮主任說,現在乳癌治療都有完整的醫療團隊與治療計畫,讓患者能了解自己所屬的乳癌類型、可用的抗癌武器,及可供選擇的治療策略,千萬不要一個人躲在自己的世界哭泣,及早踏上正規的治療之路。
標靶藥物搭配化療積極治療早期HER2乳癌,患者有機會保留乳房
陳明鎮主任呼籲乳癌病友及早就醫、積極治療!早期HER2乳癌現在可以透過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讓腫瘤縮小,且醫療團隊也會盡量幫患者做到乳房保留,讓患者在延長存活期的同時,仍可保留女性特徵,及對外觀的自信心,這對患者來說意義重大!
台灣大部分的醫院是依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治療準則來提供給乳癌病人治療策略。在NCCN的治療指引中建議1公分以上的乳癌小腫瘤,即使淋巴沒有轉移,也要積極使用術後輔助治療來降低復發風險
雖然國內健保給付條件規定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不管腫瘤大小,只要淋巴腺有轉移、健保便可給付標靶藥物來治療。陳明鎮主任表示,若患者經濟能力許可,即便是淋巴腺沒有轉移的小腫瘤,醫療團隊根據國際治療指引,還是會建議病人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乳癌腫瘤大於1公分 就該積極治療!
最後陳明鎮主任呼籲所有女性朋友,千萬不要像廖小姐拖到已是晚期乳癌,才來就醫,儘早到診間尋求協助;醫療團隊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提供有效的資源及合適的治療方式,即使腫瘤小於2公分,也不應忽視它,唯有及早診斷、積極治療才能夠避免像廖小姐這樣的憾事發生!

椰子油妙用多?醫:仍恐增心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一提到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失智,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心血管疾病,近期有研究指出,椰子油不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連帶還有防失智、減肥的功效,坊間也因此出現許多相關產品,然而,醫師及營養師表示,一段時間內只攝取同一種油,未必是營養最佳的攝取方式。
椰子油妙用多?醫:仍恐增心病風險
代謝後會產生酮體 有效延緩阿茲海默症
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炒菜用的豬油、橄欖油、大豆油屬於長鏈脂肪酸,如果攝取過多身體沒利用完,會在體內堆積成脂肪,而椰子油含有高比例的中鏈脂肪酸,在人體代謝後會產生酮體,可以提供大腦能量國外研究發現可能延緩阿茲海默症惡化,又因中鏈脂肪酸不容易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因此對於預防肥胖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好、壞2種膽固醇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大部分的食用油只會增加壞膽固醇,不會增加好膽固醇,特別的是,攝取椰子油不但會增加壞膽固醇,同時也會增加好膽固醇,因此它對人體可作用的程度,較其他油品來的多。
體內代謝熱量比澱粉高 仍增心病風險
另外,醫學上常認為植物油相對動物油來說比較健康,對人體也較不會產生負擔,事實上,最近很夯的椰子油即是例外,宋明樺營養師表示,椰子油吃太多,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而不論是植物油或者動物油,在體內代謝完後1公克都會產生9大卡,是蛋白質及澱粉的2倍高,因此並不是只食用一種油就可以永保健康,再好的油攝取過多都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負擔。
主輔搭配、均衡攝取 才是飲食原則
一般來說,當食用油加熱到某一特定溫度,就會出煙、產生化學物質,這個溫度稱為發煙點,若一直使用單一種油,就會因為油脂溫度而限制烹調方式,可能也會因此導致營養吸收不均,植物及動物性油脂,應該要主輔搭配,均衡攝取,才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原則。

陰道也會出水!早上喝這一杯濕氣太重釀禍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下體莫名出水、白帶止不了?當心,飲食太寒導致脾虛濕盛體質釀禍!1名43歲OL近半年發現月經結束後,陰道總不定時出水。雖然分泌物無色無味,但因量過多為避免弄濕底褲,還是需要使用衛生棉來預防,沒想到卻造成下體長期悶熱,導致陰道炎上身。
下體莫名出水、白帶止不了?當心,飲食太寒導致脾虛濕盛體質釀禍!
患者雖然至婦產科就醫、服藥後,搔癢感已大幅減退,可是陰道出水問題卻依舊困擾不已。直到尋求中醫師協助,經辯證問診後才發現,患者之所以會長期陰道出水主要是每天早上飲用蔬果汁的習慣,以及日常缺乏活動,導致身體濕氣太重、骨盆腔循環差所致
白帶過多、陰道出水濕濕黏黏?恐是婦科健康亮紅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表示,健康女性的白帶是一種微酸性的黏稠物,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白帶多在月經前出現,且一般量不多顏色呈乳白色、雞蛋清樣、稍有腥味。可是,一旦女性罹患婦科炎症疾病,就可能導致白帶發生變化,特別是,出現陰道出水、白帶中有血等症狀時,更是要多加警惕。
何謂「陰道出水」?周宗翰中醫師進一步解釋,陰道出水又稱為「水樣白帶」,導致其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都可能有此症狀。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水樣白帶的量較多、持續很長時間,就需要慎防有子宮病變的可能。建議有以上症狀的朋友,最好能先諮詢專科婦產科醫師檢查,排除子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風險,較有保障。
以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這樣喝,確實容易形成虛冷體質,使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
陰道出水停不了?過度食用生冷食物、運動不足,釀氣血循環不佳惹禍
上述案例為何會有陰道出水?周宗翰中醫師提到,該名婦女不僅有子宮肌瘤病史,由於工作需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因此也屬於肥胖代謝不佳患者、平時血糖偏高、控制不佳,長期下來,也就導致骨盆腔循環不佳,婦科抵抗力變差,進而引起陰道發炎與水樣白帶的產生。
此患者還有每天早上飲用1杯蔬果汁的習慣,在攝取過多生冷瓜果、蔬菜的情況下,也就導致脾虛濕盛體質上身,使得盆腔血液循環不佳,加劇水樣白帶的產生。因此,想要改善陰道出水、私密處反覆感染的問題,首要關鍵就在於改變以上不當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少碰寒涼食物促進血液循環,就是避免濕氣囤積體內的好方法。
中和蔬果汁寒性!中醫師教你這樣喝出健康
難道體質虛弱、體內濕氣重的婦女朋友,想要藉由飲用蔬果汁補充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真的不可行嗎?對此,周宗翰中醫師指出,以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這樣喝,確實容易形成虛冷體質,使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
不過,即使如此,蔬果汁也並非完全碰不得!其實只要善用中藥、食材配輔,於攪打時適度加入薑黃粉、肉桂粉、生薑末等性質溫辛、有助平衡寒性的材料;同時,酌量控制飲用蔬果汁的頻率,有白帶過多、陰道出水問題的女性也能安心飲用。
蔬果汁也並非完全碰不得!其實只要善用中藥、食材配輔,於攪打時適度加入薑黃粉,肉桂粉、生薑末等性質溫辛的材料就能輕鬆平衡蔬果汁的寒性。
除了適量加入溫熱性中藥材來平衡蔬果的寒涼屬性之外,飲用蔬果汁前,也要注意蔬菜和水果的使用量。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以免過多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和肥胖。一般來說,建議蔬果汁中蔬菜和水果的比例為2:1尤佳;若蔬菜和水果比例是3:1,菜味則較明顯。
【中醫師小叮嚀】:
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蔬果汁打完後不適合久放,要立刻喝,以免蔬果汁氧化變質。也建議一天當中,蔬果汁最好在陽氣盛的早上或中午飲用,晚上喝易頻尿,恐影響睡眠。特別是,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平時白帶清澈如水的女性,更需要嚴格執行。
此外,脾虛濕盛體質的婦女日常飲食最好能避開生菜、瓜果類、柑橘類、涼茶等寒性食物。同時,減少甜食的攝取,養成運動的習慣,多做骨盆運動來幫助改善子宮血液循環,都有助於改善陰道出水、減少分泌物過多等症狀的發生。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紅唇族口腔癌罹患率高得驚人


嚼檳榔是口腔癌發生的主因,臺彎地區每百名口腔病患中,就有88個嚼檳榔。嚼檳榔者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不嚼檳榔者的二十八-一二三倍,拒嚼檳榔是遠離口腔癌的第一步。衛生局籲請民眾,利用健保免費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五十九歲陳先生嚼食檳榔與吸菸多年,戒菸檳三個月,日前因口內有異常腫塊,到醫院接受「口腔黏膜篩檢」,切片檢查確認是口腔癌後,立即住院接受檢查,一個月內接受口腔癌切除手術,並做顯微重建手術,目前復原情形尚好。
衛生局指出,嚼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黏膜白斑症及疣狀增生外,還會導致口腔癌。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成為國內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五位,罹患的人數每年逐漸上升中。
中山區衛生所特別提醒民眾,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呼籲民眾珍惜健康的身體,勇於拒吃檳榔,從現在開始,就遠離檳、菸,並定期篩檢口腔黏膜篩檢,減少罹癌機會。
衛生局指出,目前健保免費提供三十歲以上,有吸菸或曾嚼檳榔的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篩檢,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治療;民眾如果有超過二周以上無法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以及口內及頸部有不明原因的腫塊,一定要及早就醫檢查。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 符合3項以上應盡快就醫



什麼是帕金森氏症?儘管大眾對帕金森氏症這個病名耳熟能詳,但真遇上了,卻不知該如何是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雅純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系列症狀的組合,其症狀有行動緩慢手腳顫抖走路彎腰駝背步伐呈小碎步字越寫越小面無表情等。
吳雅純補充,帕金森氏症除了會有上述情況外,還會伴有長期便祕嗅覺失靈輕度憂鬱睡夢中拳打腳踢失眠肩頸或腰背疼痛等症狀。已逝台灣知名音樂家李泰祥、前世界拳王阿里,以及主演「回到未來」的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J.Fox)都為帕金森氏症打響了知名度。
帕金森氏症發展到後期平衡感會下降導致走路不穩肢體也會逐漸僵硬,此外也容易跌倒待在門口停滯不前吞嚥功能變差,需要家人協助。此時,家人應要體諒患者說話慢、回應慢、動作慢,以及對家人不理不睬、聽不懂家人說的話、懶惰,是因受到疾病的影響,絕非故意不配合
治療方面,帕金森氏症一般對藥物反應良好,經診斷後的存活期也長,所表現的各式各樣症狀大多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治,須配合專科醫師指示,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服藥,且藥物應與食物應隔1小時以上服用,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吳雅純說,巴金森病人發病多年後的,也可能續發失智症,屆時還應接受失智症藥物的治療,以延緩智能退化。
有些民眾以為帕金森氏症會遺傳,吳雅純解釋,帕金森氏症屬退化性疾病,大多不會遺傳。最後,吳雅純提醒,一旦發現有類似症狀,一定要及早治療,接受生病的事實,才是面對疾病的正確態度。

狂塗遮瑕膏蓋黑眼圈無效? 鼻過敏元凶沒找到


全台百貨周年慶火熱開打,眾家業者紛紛推出各式促銷及優惠活動。聰明的消費者無不精打細算,尤其是女性朋友們更趕在周年慶檔期一次購足美妝保養品,而其中又以用來遮蓋黑眼圈的遮瑕類產品最為熱門。但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提醒,美妝只能掩飾黑眼圈,問題依然存在,必須了解黑眼圈生成的原因並加以治療,才是長久之計。
飽受黑眼圈困擾的民眾,總給人熬夜沒精神的刻板印象。然而,黑眼圈之所以會產生,除了經常性熬夜造成眼睛疲勞,眼周血液因循環不佳,而使色素有機會沉澱累積外,鼻子過敏導致鼻黏膜腫大,阻礙眼眶血液回流,滯留在眼眶,而導致眼周遭血管血流時間一長則會造成色素沉澱,而呈現黑眼圈的病症。
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眼眶是由充滿微血管之組織所組成,對長期嚴重鼻過敏的患者而言,因鼻腔內的鼻過敏神經過度發達而特別敏感,一旦受到環境冷熱急速變化的刺激,或是接觸到過敏原,鼻腔黏膜就會持續充血腫大,而造成鼻塞或頭脹痛等症狀,進而使眼眶周遭的血液循環變差,長時間則發生血液色素沉澱而產生黑眼圈,種下黑眼圈的禍根。
李宏信醫師強調,這是因為眼眶四周圍的血流必須經過鼻腔而回流,若鼻甲黏膜過於腫大,就會壓迫血管而阻止血液之回流,產生血液瘀血於眼眶,而後發生血液色素沉澱,呈現黑眼圈的狀況。
此種因鼻過敏問題造成的黑眼圈,就必須針對病因加以治療,即治療鼻過敏引發的元凶,鼻粘膜充血腫大之病根。其實它的病根就是鼻粘膜充滿過多的血管叢及鼻粘膜之神經,因此必須施以神經截除及血管凝固,方能達到根本治療不易復發的目的。
不過,多數民眾總認為鼻過敏發作時,只要使用抗過敏藥物或是鼻噴劑來壓住急性期的症狀就沒事,可是這些鼻過敏症狀往往在停藥後就會復發,且使用時間愈久,用藥的劑量就需要愈大量才能見效,甚至到最後可能因身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而完全無法發揮效果。
既然鼻過敏的發作,是鼻腔內過度發展的神經指揮粘膜內血管充血腫大所造成,只要能將過度發達的神經予以截除並將血管叢凝固,就能減少鼻過敏神經的過度指揮,達到治癒鼻過敏的目的。李宏信醫師說明,目前以最新開發之鼻內電波射頻熱透的技術截除鼻過敏神經及凝固血管新技術,是採內視鏡引導或直接碰觸到鼻腔內最後端的側上方之翼管口(即鼻過敏神經及血管,進入鼻腔之開口),再用射頻電波儀(不必開刀),以低溫熱透方式進行鼻過敏神經截除及血管凝固。患者只要在門診中局部麻醉即可進行,術後症狀約可改善八至九成左右的鼻過敏症狀,甚至連長期因鼻過敏造成的黑眼圈也都能獲得改善,因此受到病人及家屬之讚賞及肯定。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強調,雖然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可以避免、鼻過敏復發,但日常生活還是應注意避免誘發鼻過敏的因子,除了要注意環境的空氣品質外,也應遠離花粉塵蟎等各種過敏原;飲食上也要對雞蛋、蝦仁、牛乳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忌口;家中最好也不要鋪設地毯,以免潮溼引發黴菌,宜選用防蟎寢具並每周固定清洗烘乾。如此才能徹底跟鼻過敏說掰掰,不讓黑眼圈有機會再犯。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別再怪錯好蛋!膽固醇過高與吃蛋的關係是?


許多人認為,蛋黃膽固醇很高,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要盡量少吃蛋。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治元在臺灣醫學會所舉辦的臺灣醫學週系列演講中指出,國外最新研究顯示,高血脂患者吃蛋,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死亡率,每天吃一、兩顆蛋,並不會產生大礙。
蛋對血脂濃度 影響有限
王治元醫師解釋,部分營養師認為,一顆蛋黃最多含有270毫克的膽固醇,也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不過研究顯示,高血脂患者適量吃蛋,並不會傷害心血管健康,除非一天吃十顆、二十多顆蛋,才可能造成危害,一般人很少這樣吃蛋。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雞蛋雖然含有大量膽固醇,但與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相比,雞蛋中的膽固醇對血脂起伏影響很小。多數美國人吃蛋時,會搭配煙肉(培根)、香腸、火腿等高鈉加工肉品,或者用反式脂肪烹煮雞蛋,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傷害較大。
健康的人一星期吃7顆蛋 不會有問題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表示,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一顆蛋約含有186 毫克的膽固醇,膽固醇都集中於蛋黃,健康的人,一星期最多吃到7顆蛋,都不會增加心臟病風險,有些研究甚至顯示,吃蛋還可以預防中風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若是一般健康民眾一天膽固醇攝取量建議控制在300毫克以內,但若是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患者每天膽固醇攝取量最好控制在200毫克以內,或者只吃蛋白
重點在: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與糖
對於高血脂患者、一般民眾來說,真正要避免的是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與減少糖分攝取,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反而沒那麼重要。王治元醫師、美國學者建議,想預防高血脂症,除了避免吃反式脂肪,飽和脂肪所占熱量建議不要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食物中的額外糖份攝取量,也不要超過一天總熱量的10%。
王治元醫師提醒,美國學者所建議的額外糖份攝取量不只是果糖、玉米糖漿,也包含蜂蜜、楓糖、黑糖、一般蔗糖等各式糖類。另外,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限制酒精攝取等,也都非常重要。建議衛生福利部應規定食品要標示糖份中的玉米糖漿比率,民眾選購時,才有充分資訊可供參考。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營養師蔡怡瑄教你呷菜補鈣!鈣含量完勝鮮奶


營養師蔡怡瑄教你呷菜補鈣!鈣含量完勝鮮奶
「缺鈣」幾乎是糾纏每個台灣人一生的營養問題,將近100%的高中以下學生沒有攝取足夠鈣質,而成年人也有8成以上攝取不足。「缺鈣」不僅會影響骨骼發育、骨質分解,還會造成骨質疏鬆、提高骨折風險,也與高血壓、情緒憂鬱息息相關。
不過想到補鈣,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十之八九都是「牛奶」,不過真的只有牛奶富含鈣質嗎?那有乳糖不耐症、或吃純素的人,該從哪裡補鈣呢?營養師蔡怡瑄告訴你,其實除了牛奶外,也有很多植物性食物是富含鈣質的!
三大缺鈣族群要注意:乳糖不耐、素食、停經婦女
乳糖不耐症者有的人一喝完牛奶就拉肚子,是因為身體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乳糖酶,造成未消化完全的乳糖殘留在腸道,引起滲透效應,造成腹瀉;或乳糖沒有消化完全就直接進入結腸,被細菌發酵後生成大量氣體和短鏈脂肪酸,產生腹脹、腹痛、腹瀉的症狀。
素食者純素者不吃乳製品,其實就少了一個很好的鈣質來源,不過乳製品並不是唯一的鈣質來源,有許多植物性食品鈣含量也很高,只不過很多人都沒有特別注意食物的選擇,還有流傳靠喝豆漿補鈣,其實一般豆漿幾乎不含鈣質,除非選擇市售強化鈣質的豆漿,才可能補充到鈣質喔!
停經婦女停經後的婦女體內雌激素含量會快速下降,而雌激素可以幫助骨骼形成、抑制骨質分解,因此女性要注意趁年輕保存骨本,更年期後更要多攝取高鈣食物。
不只鮮奶高鈣 莧菜白菜豆干鈣含量更高
一般動物性食品鈣含量都不高,只有乳製品和部分魚貝類的鈣含量較高一些,而植物性食品中有許多蔬菜、豆製品,鈣含量甚至高過牛奶。各食物鈣含量可以參考下表
 營養師蔡怡瑄教你呷菜補鈣!鈣含量完勝鮮奶
菠菜豆腐湯補不到鈣,關鍵就在「吸收率」
菠菜也是高鈣食物,但是因為富含草酸,會抑制鈣質吸收,導致吸收利用率只剩5%,這也是為什麼想要補充鈣質,不建議吃菠菜豆腐湯,因為草酸也會抓住豆腐裡的鈣,原本滿滿一碗的鈣質,在身體消化利用前,就跟著草酸一起被排出體外了。
因此選擇補鈣食物除了注意鈣含量外,吸收率也很重要,像是十字花科蔬菜鈣質吸收率就高達60-70%,平常可以多補充。
另外,適量蛋白質和足夠的維生素D也有助於提升鈣質吸收喔!
營養師蔡怡瑄教你呷菜補鈣!鈣含量完勝鮮奶
知道有哪些含量多、吸收率佳的高鈣食物後,營養師蔡怡瑄特別推薦這道豆瓣香干小白菜,鈣含量幾乎是一杯低脂奶的兩倍,吸收率也很棒,是非常適合民眾及素食者的補鈣家常菜喔!
營養師蔡怡瑄教你呷菜補鈣!鈣含量完勝鮮奶
豆瓣香干小白菜
食材/小白菜100公克、五香豆干70公克、蔥30公克、蒜頭1瓣、豆瓣醬1大匙、糖、鹽、油
作法/
1.豆干斜切成片、小白菜切段、蔥斜切成段、蒜頭切薄片。
2.起油鍋將蒜片煎香,將豆干丟入鍋中,兩面煎到微金黃。
3.把豆干撥到鍋邊,豆瓣醬放入鍋子空閒處,炒香後再跟豆干拌勻。
4.倒入小白菜後加入剩餘調味料,拌炒熟後就可以起鍋享用囉!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膽固醇低卻中風 最新研究找出元凶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3日電)過去常認為,膽固醇高會導致腦中風,但很多患者明明膽固醇和常人一樣卻也腦中風。最新研究發現,低密度膽固醇中「L5」膽固醇才是腦中風元凶,恐誘發心血管疾病並傷及腦部。
台灣醫學會第109屆總會暨2016年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今天邁入第2天,這篇研究論文獲得李鎮源教授醫學研究青年學者獎。
進行這項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沈明毅今天表示,以往醫界認為「低密度膽固醇」屬於壞的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壁形成動脈硬化、誘發心血管疾病等,不過卻有不少患者明明體內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都不高,仍罹患急性腦中風。
沈明毅說,這次研究找來近40名急性腦中風患者,體內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都和一般人差不多,但抽血檢驗卻發現患者急性腦中風48小時內,L5低密度膽固醇竟比一般人多出近40倍
沈明毅解釋,研究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成分中有毒性高、低之分,其中L1至L4毒性較低,對人體影響不大,而毒性較高的L5才是心血管疾病元凶,因此患者即便低密度膽固醇量不高,只要L5濃度高,還是可能引起腦中風。
不只如此,小鼠實驗也發現,L5會透過受體LOX-1破壞內皮細胞,促進血小板活化凝集,是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和血栓的元凶,且小鼠L5濃度越高,腦受損的面積就越高。
沈明毅說,研究成果未來可望用於腦中風檢測,透過檢驗體內L5濃度,判斷腦中風風險。
此外,沈明毅也提醒,有代謝症候群、高血脂與糖尿病,以及長期抽菸的人,體內的L5會明顯增加,因此若想預防腦中風,除了控制慢性病,平時也應少吃高油脂、油炸等食物,避免體內壞膽固醇增加,危害健康。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急性心肌炎 (Acute Myocarditis)

台大醫院小兒部 黃啟南 醫師/ 陳俊安 醫師
急性心肌炎顧名思義為心臟肌肉發炎,發炎的原因最多為病毒感染,包括克沙奇B病毒(coxsackievirus B)伊科病毒(echovirus)腺病毒(adenovirus)。除了感染之外,其他的發炎性疾病(風溼熱或川崎病)自體免疫性疾病或是某些毒物或藥物亦有可能造成心肌炎。
症狀: 心肌炎的臨床症狀相當多樣且多變化從沒有任何症狀到猝死都有可能。較常見的症狀是無其他顯著原因的心跳加快、或是有腹痛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其他症狀包括胸痛心悸昏厥呼吸喘快發燒異常心音或心雜音等等。正因為心肌炎的表現如此多變化且無特異性,造成急性心肌炎診斷上的困難度很高。
診斷: 一旦臨床上懷疑有急性心肌炎,下列診斷工具可以協助診斷,包括胸部X光、心電圖、血液檢查、心臟超音波、心導管檢查及心臟肌肉組織切片檢查等等。
治療: 治療除了臥床休息減輕心臟負擔之外,常常需要利尿劑、強心劑或抗心律不整藥物協助治療,靜脈注射丙型免疫球蛋白(IVIG)可能會有幫助但實證上尚未有定論;心肌炎的照護需要有小兒心臟科醫師及小兒加護照護團隊的合作照顧。部分嚴重猛爆性心肌炎的病患甚至需要體外循環支持治療(即體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俗稱為葉克膜ECMO)或者是心臟移植等等。臨床上有顯著症狀的心肌炎死亡率可達22%,猛爆性心肌炎的死亡率甚至可達50%70%。痊癒後的患者仍需長期追蹤,因為心肌炎後的心臟本身有可能在未來產生擴張性心肌病變。

發燒腹瀉喘不停…心肌炎作怪


29歲賴姓女子發燒、拉肚子,擔心傳染給七個月大的嬰兒,趕緊到醫院掛急診,醫師說是感冒,打點滴就讓她回家。她因一夜喘不停,無法入眠,轉到員榮醫院求診;心臟科醫師陳裕峰診斷是急性心肌炎,初步治療後急送台中榮總接手照護,住院幾天後痊癒出院。
昨天賴女到員榮醫院回診,並送上一盆蘭花感謝陳裕峰救她一命。陳裕峰說,秋冬交替之際,常因科沙其、伊科、腸病毒染造成心肌炎,因與感冒症狀很像,容易誤判,心肌炎除有發燒、拉肚子症狀,最明顯是喘不停,「因病毒會侵犯心臟,若未及時適當治療,致死率高」。
十月底,員林市賴姓女子因拉肚子,警覺自己有發燒症狀,到一家醫院掛急診,賴女說,醫師診斷是感冒,打點滴後拿藥回家;因整個晚上坐著喘,躺下也喘,非常難受,一夜無法入眠,才換到員榮醫院看病。
「發覺賴女愈來愈喘,立刻安排心電圖檢查,查出她的房室傳導完全阻斷,但心管無阻塞現象,不是感冒。」陳裕峰說,經進一步檢驗,發現賴女的肺部有積水現象,心肌酵素值更高達21,正常應在0.03以下;她的心臟收縮力仍有61%,心跳卻只有4、50下,診斷是急性心肌炎,建議她住進加護病房。
陳裕峰幫賴女裝上「暫時性心率調節器」觀察,隔天再檢查發現心臟收縮力只剩30%,幸好有調節器,心跳維持在66下,當機立斷,將賴女轉診到中榮接受進一步治療,中榮都準備了葉克膜,幸好經過藥物治療後,病情穩定,沒用上葉克膜。中榮幫她再心電圖檢查,確認房室傳導不再阻斷,完全正常後讓她出院。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冷漠不說話?恐為失智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失智症有很多種,有些類型的初期症狀並不像阿茲海默症的記憶力減退,這時候家屬往往很難接受個案的失智症診斷,某些患者的失智症,是額顳葉型失智症,會讓個案在初期沒有記憶下降,而表現在行為問題上人格轉變或語言功能退化,因此民眾較難將之與失智症聯想在一起。
易怒、社交行為改變、作事品質變差
成大醫院神經科兼任臨床心理師范聖育表示,此類型病人一開始多前往精神科、神經科就診,輾轉求醫後即便是確診,個案與家屬都還是很難接受診斷,而個案的易怒、社交行為改變、作事品質變差等,都常被認為是「蓄意找碴」,不是失智病徵,造成失智家庭日常很大的衝突。
「早發」型失智症,意指發病年齡低於65歲,在這類患者中,以阿茲海默症最多額顳葉型失智症次之,但與老年失智同樣有日常生活功能退化,很多原本會做的事情,例如出門買東西、管理金錢等變成不會做,或者有重複言行、不合時宜的舉止與躁動、自我控制力降低、衝動固執、冷漠等異常精神心理行為。
可能因非典型症狀而延誤就醫
雖然目前並無藥物可以改善額顳葉失智症症狀,家人甚至還可能因為失智症非典型症狀而讓患者延誤就醫,范聖育臨床心理師指出,額顳葉型失智症的行為問題與人格改變像不定時炸彈,無法預測。
家中有失智症患者,照顧者可能突然因此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阿茲海默症若是早期發現多數人可以服用有健保給付藥物減緩退化,早期發現,也能夠確保失智症家庭能夠繼續參與社會,以延緩患者功能性退化。

失眠睡不著?對安眠藥又愛又怕?醫師這樣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慢性病患者害怕吃安眠藥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吃太多藥會影響腎功能的健康,甚至害怕需要走到洗腎的地步,所以,常有不配合用藥的情形發生,但不吃藥又會影響疾病。
 失眠睡不著?對安眠藥又愛又怕?醫師這樣說!
相較於其他的藥物,許多人對安眠藥有所誤解,認為吃安眠藥很丟臉、吃安眠藥會成癮,吃了就會戒不掉、甚至會影響記憶力、會傷肝傷腎臟,因此,有些人寧可夜夜失眠,也不願意吃安眠藥。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鄔定宇表示,尤其是每天已經得吃很多藥的慢性病患者,當然也會有睡不好、失眠等的睡眠問題,但這些人對於安眠藥卻是又愛又怕。
洗腎多因疾病控制不當
分析慢性病患者害怕吃藥、不想吃安眠藥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吃太多藥會影響腎功能的健康,甚至害怕需要走到洗腎的地步,所以,許多慢性病患者常有不配合用藥的情形發生。再者,慢性病患者也怕安眠藥會有成癮問題,今天吃1顆有效,明天得吃2顆才能入睡,擔心得越吃越多顆才有效,不吃就會睡不著,所以,寧願睡不著,也不吃安眠藥。
藥物的服用是為了控制慢性病,如果過度擔心用藥過量影響腎功能而不服藥,這種因噎廢食的作法,反而不利於疾病的控制。對於慢性病患者最擔心的洗腎問題,鄔定宇表示,造成慢性病患者洗腎的最大原因,往往是疾病本身控制不當所造成,而不是用藥過量而造成洗腎,所以,可別因為怕洗腎而拒絕吃藥。 
失眠睡不著?對安眠藥又愛又怕?醫師這樣說!
醫師做好把關,不怕藥物交互作用
至於慢性病用藥和安眠藥會不會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治療效果?門診上會不會發生不同科別的醫師重複開立安眠藥,而造成重複服用過量的問題?對此鄔定宇指出,藥物交互作用的產生確實存在,但透過醫師的詳細問診和健保雲端藥歷系統的查詢,詳細了解病患的用藥情況,就能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及藥物所造成的傷害
自民國102年健保署開發了健保雲端藥歷查詢系統,系統中記錄醫師處方與藥師調劑用藥,為的就是能夠掌握民眾的用藥資訊,為用藥安全來把關。既可避免病人重複用藥,造成身體危害,也可避免因回收重複領取的藥品,造成的資源浪費及環保問題。
該不該吃藥,由醫師決定
自行到藥局購買安眠藥或在網路上、請國外親友到國外購買安眠藥的風險相當高,而且無法分辨所服用的藥物是不是偽藥,若是不幸吃到摻有毒品的偽安眠藥,不但傷身又傷財。所以,一定要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醫師開立適合的藥物來治療失眠。
到醫院就診時,也別貿然請醫師開安眠藥,得先告訴醫師自己的睡眠狀況,求助釐清問題之後再開藥。同時也要了解醫師的治療計畫,例如安眠藥得吃多久、什麼時候可以停藥等,另外,要請醫師提供非藥物的抗失眠方法,例如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定時睡覺和起床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房間要有適當的溫度、燈光和舒服的寢具等,因為光靠吃安眠藥來改善睡眠障礙,並不是長久之計。
失眠睡不著?對安眠藥又愛又怕?醫師這樣說!

養成好習慣,告別夜夜失眠
鄔定宇建議,只要失眠超過1個月以上、經由非藥物治療失敗、因失眠明顯影響生活功能,就應該接受醫師專業診療、遵循醫囑服用安眠藥。而理想的安眠藥必須具備以下10大特徵,包括:
1.快速誘導睡眠。
2.維持恰當的睡眠時間。
3.不改變正常的睡眠結構。
4.精神運動無影響。
5無記憶損害。
6.無耐受性和依賴性。
7.無呼吸抑制作用。
8.無宿醉作用。
9.允許長期使用(6個月以上)。
10.適合特殊人群(老年、兒童、孕婦等)和各種疾病的患者。
可惜世上少有完美的事,目前的失眠治療藥物都無法同時具備這10大優點,因此鄔定宇提醒失眠的人,不可隨意到藥房買藥、不要使用酒精來幫助睡眠、中午過後盡量不飲用咖啡或茶葉、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以及尋找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才是面對失眠的正確作法



久站、久坐…周年慶症候群恐上身


每年年終各大百貨公司周年慶,不少民眾搶折扣為之瘋狂,常一逛4、5小時,「周年慶症候群」跟著上身,不但腳痛、手麻,連腰背也痠到不行。復健科醫師說,這一個月來因相關症狀求診人數明顯增多,檢查發現因久站、久坐造成的「骨盆前傾」為大宗,不少人在逛完周年慶後腰痠症狀加劇而就醫。
32歲王小姐日前和朋友到百貨公司搶購化妝品、換來店禮,忘了停下來休息;因平常久坐辦公室沒運動,加上穿高跟鞋逛了4、5小時,當下她只覺得腰痠背痛,第二天起床,腰竟然完全直不起來,嚇得趕緊就醫。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主任李婉琤說,王小姐因久坐少動,外觀看來小腹凸出、腹肌無力、屁股翹,已有骨盆前傾現象,加上逛街過久造成腰部髂腰肌及大腿前側的股直肌過度緊繃,又沒適時放鬆,才導致「歪腰」。當場指導她拉筋、放鬆腰部肌肉等技巧後,王小姐總算能慢慢直起身來。
李婉琤表示,骨盆前傾主要是因久坐、久站、少運動造成腰椎底部的髂腰肌及後臀的股直肌變短、變緊,導致尾骨、坐骨上提,脊椎過度前突,X光上看起來骨頭沒問題,患者卻長期為腰痠所苦,反覆發作就醫。
李說,除了周年慶顧客外,原本工作時就需久站的百貨公司櫃姐,更因這段期間過於忙碌,一站10多個小時,不少已有骨盆前傾的老病號也紛紛回診就醫。
李婉琤提醒,必須久站的服務業及久坐的上班族,每40分鐘就要變換姿勢休息、走動、收小腹,每天拉筋放鬆股直肌、鍛鍊腹肌力量,以減少骨盆前傾狀況發生

睡前1動作,便祕、失眠、腰椎歪都好了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手機不離身,總是無時無刻在接受著大量的訊息,不自覺地保持在情緒緊繃的狀態裡,又有來自工作和家庭的種種壓力,結果就導致了自律神經容易失調,除了常見的焦慮、失眠以及暈眩症狀之外,也會導致腸胃的不適,進而影響到全身的健康。透過一個扭轉動作,既幫助紓壓放鬆,也有助於改善腸胃不適!
腸胃影響全身活力 腸道健康占了人體免疫70% 日本瑜珈老師yuuka表示,在瑜珈的理論中,腸胃是製造能量,讓全身產生活力的地方,這個部位一旦虛弱,就會導致營養和氣力無法運轉全身,不只是腸胃,進而也會產生倦怠,以及各種不適。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近年也有諸多對於腸胃健康的研究,日本東京牙醫大學名譽教授.藤田紘一郎表示,人體的免疫力有70%是由腸內細菌左右,另外30%則是精神,因此如果時常便祕或是拉肚子,再加上累積精神上的壓力,就會導致免疫力低落。 《提振腸胃機能的扭轉動作》 這個動作能矯正腰椎的歪斜,提高腹部以及內臟的血液循環,給予側腹肌肉刺激,對於腰痛也有幫助。 

STEP1.首先仰躺,單腳朝上半身靠近(插畫中的右腳)。
STEP2.右腳的大腿旁,以左手支撐,朝左側倒去。 
STEP3.腳往左側倒去時,扭轉腰部,上半身往反方向的右側扭去。這時,右手在輕鬆的位置放下,臉也朝向右側。 
STEP4.身體保留在扭轉狀態下,緩緩地以腹部呼吸。吸氣時讓腹部膨脹,吐氣時讓腹部凹陷,利用呼吸來為腹部按摩。意識著徐緩深沉的呼吸,持續10次。反方向也重複動作。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膽割掉會怎麼樣?喝蘋果汁能排膽結石嗎?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43期  2010.10.01  作者 : 李佳欣
膽結石引起膽囊發炎,醫生建議割除。坊間盛傳的偏方,可否幫你躲避開刀?
45歲的王太太最近常覺得消化不良,只要吃得飽一點,上腹部就會開始微微地脹痛。某天半夜裡王太太突然感到上腹脹痛的很厲害,持續了一個小時還沒有消失,掛了急診後,醫生發現她膽內有顆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引發急性膽囊炎。他說,「如果下次再痛,最好就把膽囊割掉。」王太太嚇一跳,難道膽可以隨隨便便割掉嗎?
親友們紛紛表示不該割除器官,介紹她「食療」,只要每天喝1000cc純正蘋果汁、檸檬汁,七天後空腹吃瀉鹽與大量喝橄欖油,就可以把膽囊內的石頭溶解排出。朋友還說他喝到第5天,上廁所就排出許多細小顆粒。
王太太半信半疑,不過要把多達500cc的橄欖油喝下去,再加瀉鹽,她想了就覺得噁心。
有「石」不一定要治療
膽結石是由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色素濃縮沉澱後形成的結晶,顆粒細碎的稱為「膽沙」,大至一個完整的顆粒有如酸梅核,稱為「膽結石」。
結石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排出,而且連藥物都不容易對石頭怎麼樣。
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奕文說,藥物主要是針對膽固醇成分較高的單一小結石,長期治療效果約只有5成。國人的結石較多色素結石,膽固醇成份較低,所以治療效果不理想,停藥之後也可能會再出現新的結石。
發現有膽結石後,大部分的情況不需要為了預防「後患」而先把膽囊拿掉。「其實有膽結石的人,不少人是沒有什麼症狀,或者只是偶爾有類似胃痛的感覺,」 黃奕文說。
但當有症狀頻繁發生時,就要小心對待了。
若膽內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後,又沒有立刻回到膽囊,卡住的時間一久,膽汁無法排出,膽囊就會腫脹,引起急性膽囊炎。 上腹部或右上腹可能會持續疼痛超過六個小時,有些患者還會輕微發燒、噁心嘔吐、或者右背部、右肩岬骨疼痛,這時就應該即時開刀割除膽囊。
急性膽囊炎發作後,醫生會建議開刀割除膽囊,主要是考慮到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可能會有併發症。因為反覆膽囊炎,代表膽內的結石是「不聽話」的石頭。「膽囊有結石,表示膽囊收縮功能不理想,就算已成功溶解石頭,新的結石也可能會再產生,」黃奕文說,即使有時候結石只是短暫阻塞膽囊出口後就自動排出或掉回膽囊內,日後造成劇烈疼痛的機會還是很高。
尤其,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一樣要把膽囊拿掉,並且手術可能更麻煩。
像急性膽囊炎發作時,可能因腫脹太久造成膽囊破裂,這時就要用傷口較大的傳統手術,無法使用新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新手術只會在腹部留下3個零點幾公分的小疤,連血都沒什麼流。
若是膽內結石掉至膽道造成阻塞,則很容易感染細菌,使膽囊化膿,甚至引發敗血症。嚴重時必須先引出膿液,等過幾天感染控制住,再切除膽囊。
蘋果汁排石法,效果難確定
喝蘋果汁、橄欖油化石頭,到底有沒有效果?醫界大多持保守的看法,主要是因為沒有進行過實證的研究,無法肯定療效, 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朱正心表示。
至於勇於嘗試「食療」的人,黃奕文認為,只有使用科學儀器如腹部超音波,才能確認是不是真有排出。黃奕文說,很少有藥物或食物能夠直接讓大顆的結石排出細小的膽囊口,食療者看到排便時出現的顆粒,可能是因為喝下的食物配方造成的結晶物。
即使真的有效,醫界也擔心未經檢查或建議就自行食療排石的風險,如果結石卡在總膽管口,還可能造成膽道炎、胰臟炎、或甚至結石掉至腸道引發膽石性腸阻塞。
35歲的陳先生幾次急性膽囊炎發作,醫生建議他割除膽囊,但他認為「大丈夫不可沒膽」,決定咬緊牙根忍痛與結石對抗。可是到了第三年,腹部疼痛的程度愈來愈頻繁,常常半夜痛到醒來送急診。受不了這種麻煩,他最後還是投降去開刀,白白忍了三年的痛。
值得注意的是,忍耐的結果也不一定就能保全膽囊。因為膽囊常發炎,膽囊壁反覆受到石頭的摩擦,膽囊容易受傷、萎縮,最後變成慢性膽囊炎,膽囊的功能其實也喪失了。
變成無膽之徒沒什麼不好
膽囊割除後,對身體的影響最主要是對油脂的消化會較差,「但影響也不嚴重,」黃奕文說。膽囊的功能主要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當吃到含油脂的食物時,膽囊就會收縮排出膽汁,適時地消化這些食物 。
若沒有膽囊儲存膽汁,一下吃太多油脂類食物時,膽汁無法適時供應,就會造成消化不良或腹瀉。較嚴重的人,醫師會開一些止瀉的藥物或消化酵素以減輕症狀。
但不能期待因此獲得自動排油的「瘦身力」,朱正心說,身體會自我調整,肝臟會逐漸調節分泌膽汁的速度,腹瀉的情況多半只在手術後幾個月發生,只有少數病人會持續較久。
其實國內每年約有數萬人被診斷出有膽結石,但因為多數人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多是在做了健康檢查後才發現。
有些人則是有上腹疼痛的症狀,卻誤認為腸胃的毛病。黃奕文說,因為內臟的痛不容易區分明確的位置,膽與胃、十二指腸、胸腔接近,所以就會感覺像是胃痛或胸悶。要是年紀大的老人,更不一定能清楚描述痛的感覺在哪。
有些病人膽囊發炎了腹部疼痛無法忍受,送到急診,醫生也得花一段時間來排除像是胃炎、盲腸炎等可能原因,最後才發現問題出在膽囊。也有病人是因為感到胸悶痛,而被送到心臟科。
朱正心建議,平時有腹部脹痛的人要注意自己症狀的特徵,送到急診時盡可能給醫生多一點資訊,有助於早點找出問題的原因。
吃太油才會得膽結石?
不少人以為膽內會結石是飲食太油膩而導致,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 膽汁會結石是因為膽汁內含有膽固醇跟膽色素,當其中一種成份過分飽和的時候,就會逐漸變成結晶。
但是否會結石,主要還是跟個人天生體質有關,目前研究發現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比較容易得膽結石,所以醫生會建議有膽結石的人飲食清淡
真正容易影響膽結石的,反而是長期節食或三餐(尤其早餐)不定時的人。膽汁沒有適時地排出,一直停留在膽囊內,就容易因太濃稠而結晶。
其他較易得到結石的原因也包括遺傳女性荷爾蒙較高等因素,懷孕過、且4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也屬於膽結石的高危險群。也有研究發現,不愛運動的人,較容易有膽結石。
因此,提醒大家把握飲食少油、高纖與定時、定量的原則,努力改善高血脂與肥胖,並且多多運動。
膽囊有瘜肉,會不會變成腫瘤?
不少人在健康檢查後才知道自己膽囊上長了瘜肉。朱正心說,膽囊瘜肉其實很普遍,盛行率約達10%,年紀愈大也愈容易長。
一般膽囊瘜肉不大的時候多是良性的,很少會轉變成腫瘤,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醫生考量有病變的可能,才會建議動手術切除。有些人長了不止一顆瘜肉,但若都小於1公分的話,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
朱正心說,發現有瘜肉後,只要維持飲食正常,少吃油膩的食物,多運動,就可以了。不過,前一、兩年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如果瘜肉都沒有持續變大的話,以後每年健檢時再檢查就可以了。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胃痛壓不下來?小心「膽結石」作祟


上腹部持續疼痛卻無法可解,制酸劑或是止痛藥都沒有效果;不管姿勢如何變換,站立、彎腰、躺下都沒有幫助。最後痛得受不了,立即奔赴急診室。經過醫師的診斷及檢查,才發覺不是胃惹的禍!
其實胃所處的上腹部是反射區,很多器官病症都可能反映到這個部位,如果痛的位置很靠近腰,或比較靠兩側,可能和胰臟、膽、肺等器官有關係。

容易被忽略的胃痛惹禍元兇之一:膽結石
膽囊疼痛通常稱為「膽結石疼痛發作」,當膽結石進入膽囊頸或膽管,阻塞膽囊出口時就會發生。在膽囊慢慢收縮的過程中,膽囊的壓力增加,導致持續疼痛,通常還會造成反胃。有時候,即使膽結石停留在膽囊底部,也有些人會出現包括胃灼熱、消化不良或脹氣的問題。
如果醫師懷疑病人有膽結石,會進行以下檢查,以確定膽結石的位置:
●超音波:是一種無痛檢查,過程約15分鐘,偵測位於膽囊中的結石,準確度達95%,但對於偵測已經進入膽管的結石,準確度會大幅降低。
●血液檢查:血液中某些物質的濃度提高,包括膽紅素、鹼性磷酯酵素(alkaline phosphatase)、轉胺基酵素(aminotransferases),顯示膽管可能阻塞。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簡稱ERCP):檢查時,醫師會以一根有彈性、附攝影機的管子(內視鏡)從上消化道深入膽道總管的開口。如果發現膽管中有結石,通常可運用內視鏡上的小手術工具立即取出。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血糖控制好 眼疾風險降37%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在台灣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且每年以2萬5千名的速度增加,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相當於每8.5個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小時就有1.1人死於糖尿病。

全球逾9,300萬人有眼睛病變問題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特別指出,2015年全球有超過1/3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會罹患視網膜病變,超過9,300萬人因糖尿病而有眼睛病變問題,罹患視網膜病變的病人都有失明的危險,可是大部分的失明都是可以避免的。
工作壓力大、體重過重、常有肌餓感
現年52歲的陳先生,在38歲確診為糖尿病患,起初使用口服藥物,但因血糖數值一直無法達標,10年前聽從醫師指示,改用口服藥物搭配胰島素注射,後因工作壓力大、飲食控制不當,讓身高172公分的他,體重飆至94kg,甚至還得了憂鬱症。
陳先生43歲那年,在爬坡時感覺非常喘、胸悶、腳也有水腫現象,求診後發現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有一條冠狀動脈鈣化嚴重、管壁變厚變硬、堵塞嚴重,確認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手術後醫師根據他的生活型態、體重過重問題、常有飢餓感等狀況,調整用藥方式,開始接受胰島素治療,也建議他隨身攜帶食物預防低血糖。
喝果汁來補充、控制血糖
中信兄弟棒球隊的強力打擊手蔣智賢,在高三那一年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他提到每道比賽期間,大約每2局就會測量血糖一次,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密集監控,只要血糖降低、不在標準值內,就會先喝果汁來補充、控制血糖,這是目前讓他在球場上可以控制好血糖的一個有效方式。
糖化血色素下降1% 腎病變風險降37%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平均血糖控制差、血糖波強調,平日必需做好血糖控管,將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中,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糖化血色素每下降1%,小血管併發症發生風險,如腎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可減少37%,心肌衰弱梗塞風險可減少19%。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癌症熱治療 提升放療與化療效果2倍


(中央社記者顧荃台北23日電)台北市萬芳醫院表示,癌症患者容易復發,但利用新的熱治療法,在患者做完放療、化療後,對局部癌細胞加熱,可提升療效2倍,適用於子宮頸癌、膀胱癌、直腸癌等。
萬芳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說明,「深層透熱治療」是針對深部腫瘤細胞區域加溫,病人接受完化療或放療之後,休息數個小時,再以熱療儀在局部腫瘤區域加熱到攝氏40到43度,以干擾癌細胞對DNA的修補及複製,進而提升化療與放療效果,周圍正常組織細胞則仍維持正常溫度,不會受到損傷。
賴基銘表示,熱治療適用於子宮頸癌、膀胱癌、直腸癌等深層骨盆腔惡性腫瘤;根據國外研究,化療和放療搭配熱療法,治療效果增加2倍。
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雍偉以此方式治療數名膀胱癌病人,目前追蹤半年以上,約8成患者沒有局部復發,近9成患者沒有遠端轉移、96%患者不用切除膀胱。
萬芳醫院說,院內已對子宮頸癌、膀胱癌和直腸癌提供熱治療,目前熱療法健保未給付,屬於自費,一個療程費用新台幣10萬元。

突破減重撞牆!4錦囊防停滯,重量訓練增肌耐力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但是肥胖族群,當遇到減重停滯期,就如同「減重撞牆」一樣苦痛不已。醫師指出,減重停滯是很正常現象,平均只要熬過2周、多喝水促代謝、重量訓練增加肌耐力,以及提升基礎代謝率,自然就能克服體重停滯夢魘。
 突破減重撞牆!4錦囊防停滯,重量訓練增肌耐力
台灣肥胖醫學會肥胖專科醫師劉燦宏指出,減重就像下樓梯,停滯期會越來越頻繁,其實停滯期代表身體組成正在改變,通常減重族群,每瘦2至3公斤就會停滯一陣子,體重在此時不易減輕,甚至容易回升,代表可能遇上減重停滯期。
減重停滯 肌力運動破解
不過先不要慌,這是減重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一方面身體會暫時以水份替代所減輕的脂肪,另一方面則會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平穏下來了。如果就此放棄,不但大吃大喝,而且也不再做運動,那麼,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將白費。
面對減重停滯魔咒,建議減重者,除了原來的有氧動外,可加強肌力型運動,最簡單的是舉水瓶(啞鈴)、半蹲、抬腳等,負重綁腿、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
 醫師劉燦宏提醒,雖然減肥停滯期是身體的正常反應,但是若以過度節食的方式減重,如攝取的熱量比基礎代謝所需要的熱量還來得低,當身體無法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就會加速基礎代謝率下降,減緩因熱量不足造成的身體傷害。因此以下述4方法,可讓減重健康無負擔。
停滯魔咒 4小錦囊勿忘
1.多喝水促代謝千萬不要因為擔心水份易滯留,就不敢喝水,事實上,喝水不但可以促進增加熱量消耗,並有助排出減重時產生的代謝廢物。
2.少吃鹽及味精停滯期時水份容易滯留體內,所以更應吃得清淡,以利水份排除,使得體重再度減輕。
3.多選高纖食物有些人因減重沒有進展,就不敢吃東西,搞得自每天肌腸轆轆,反而不利減重計劃的進行。可以選擇高纖的食物,熱量不高又有飽足感。
4.增加新陳代謝運動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率,在停滯期時更應該特別重視運動的情況,如:每週2次變成3次,也可以增加運動的強度,如:快走變成慢跑。特別是重量訓練可增加肌肉量,降低減重停滯風險。
天天運動 有氧加上肌力
醫師劉燦宏強調,利用運動來減肥,重點應該是運動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運動有多激烈。其實,最棒的運動組合,是有氧運動加上肌力運動,因為肌力運動可以增加燃燒脂肪的效果和加強曲線的鍛鍊,讓身體瘦得有型肌肉玲瓏有致。
建議減重者,每次的運動中,進行30至50分鐘的有氧運,再搭配10分鐘的肌力訓練,例如,慢跑10分鐘+健走20分鐘+啞鈴操10分鐘,別忘了運動前後的暖身和伸展,不僅可降低運動傷害風險,更能增加燃燒脂肪的效果。
天天運動 飲食均衡多樣
另外,想要減肥的人,最好還是每週運動5-6天;而且每天30分鐘,而如果在1天之中,真的找不出30分鐘來運動,也可以分期付款,例如早上、中午爬樓梯10分鐘,晚上健走10分鐘,運動的效果也不會打折扣,因為唯有多動最要緊。
在飲食方面,減重族群在停滯期,常有「只要吃某類食物就可以減肥」的錯誤迷思,例如,只吃水果或只吃肉,這種一元飲食法容易導致維生素,或礦物質攝取不足,根本無法讓妳的減重計畫維持下去,最推薦的方式還是均衡飲食、多樣,且每日熱量不低於1000卡的飲食,才是正確的減重停滯飲食。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出來?要少吃?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九韵文化】流言:無籽水果中含有大量激素,是用避孕藥處理來達到無籽效果的,經常食用對人體有害。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出來?要少吃?
各類色彩繽紛、香甜味美的水果是大家喜愛的食物。大快朵頤之時,嘎嘣一聲咬到一顆堅硬的果籽,總是令人掃興的事情。於是農民和育種家努力通過研究果實的發育特點來讓它們無籽。可是有些人覺得沒有籽的水果「不自然」,甚至猜疑是不是給水果用了避孕藥,這可真冤枉呀!我們來看看無籽水果背後的原理吧。
水果裡為什麼要有籽?
我們吃的水果,從植物學上來說,基本都屬於被子植物的果實。當果實這個器官在侏羅紀晚期出現的時候,它有著神聖的任務——保護和更好地傳播包被在其內部的植物幼體:種子。「被子植物」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得來的。有了果實的包被,種子得以更好地傳播,我們今天才能夠吃到美味可口的水果。
雙授精以後種子開始發育,整個子房也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在種子活動的刺激下,子房壁細胞不斷分裂膨大,使得整個子房變得膨大疏鬆起來;同時大量的水和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等)被運輸到膨大的子房壁細胞中儲藏起來。之後,在果實自身產生的激素乙烯的影響下,整個子房變得厚實而多汁,成了我們吃到的水果,而裡面被包裹著的種子,即是我們討厭的籽了。有籽水果中,若種子中的胚珠不發育,那麼無法產生足夠的激素,子房就會萎蔫、脫落,不能形成果實。
人類瞭解了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過程後意識到,如果能夠阻止種子的發育,同時又不影響子房壁的發育,就能得到既鮮嫩多汁,又不用吐籽的無籽水果了。於是,人類就踏上了生產無籽水果的征途。
激素的力量
在植物體內,對促進植物果實發育影響最大的激素有兩類:生長素和赤黴素。生長素是由生物體內20種氨基酸之一的色氨酸,經一系列酶促反應生成的,它對於植物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種子的萌發、芽的伸長到植物形態的建立,都離不開生長素的參與
再來說說赤黴素。赤黴素名字中的「赤黴」二字,指的是它最初被發現的來源——赤黴菌。在1930年代,日本科學家發現,水稻有時候會被赤黴菌感染,結果就是受到感染的植株長得相當高。通過提取、研究赤黴菌的分泌物,人們發現分泌物中含有能夠促使水稻節間細胞快速分裂和伸長的物質。後來經過不斷的分離和純化,後人發現這種物質其實是一大類結構類似、具有相同生理功能的物質,並將這類物質統稱為赤黴素。隨後的研究也顯示,植物自身也能產生赤黴素,來對自身的生理過程進行調節。這裡順便說一句,推動農業「綠色革命」的矮稈水稻,其本質就是赤黴素合成途徑上的一個關鍵基因的突變,使得赤黴素合成障礙而形成的。
看到這裡,也許聰明的讀者已經看出端倪了。生長素和赤黴素,都能促進植物細胞的分裂的生長,而果實的發育,其本質就是子房壁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所有被子植物發育中的種子都能夠大量合成生長素及赤黴素,使得果實進行發育。那麼在種子不發育的情況下,想辦法為果實提供足夠的激素,我們就能夠獲得無籽水果了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出來?要少吃?
無籽水果的誕生
那麼如何能夠使得種子在不發育的同時為果實提供足夠的激素來促進果實發育呢?有如下的幾個方法:
1.為果實施用一定濃度的植物激素抑制種子發育的同時促進果實發育
2.通過雜交手段使得種子不能正常發育,同時給予一定刺激,使果實自身可以產生足以支撐其發育的植物激素。
3.通過尋找種子不育但能夠自身產生植物激素的突變個體,來生產無籽水果。
無籽葡萄第一類和第二類無籽水果的典型例子。但如果在葡萄盛花期及幼嫩果穗形成育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黴素進行處理,便可以抑制種子發育,促進果實膨大,從而獲得無籽的巨峰葡萄。通過赤黴素處理的葡萄,不僅能夠達到較高的無核率,還有增加果粒大小的效果。另外一些葡萄品種,例如「京可晶」、「大粒紅無核」等,由於其本身的變異,在授粉之後,受精胚囊很快停止發育,但果實本身可以產生激素,從而使得果實膨大發育為無籽果實。
無籽西瓜則是採用了第二類方式獲得無籽果實。普通西瓜都是二倍體植株,也就是細胞內含有兩組染色體,可以正常結籽。人們用秋水仙素處理西瓜,使得其染色體加倍成四倍體,這樣的四倍體西瓜也能結籽。但是,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雜交後會產生三倍體西瓜,它的胚囊在產生卵細胞時染色體會發生混亂,因此不能正常受精成為正常的種子。這時候,再以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授粉,花粉中含有的合成生長素的酶系被花粉管帶入西瓜果實中,使三倍體西瓜果實內能夠合成生長素,結果三倍體西瓜的果實就成為無籽果實。
第三類無籽水果的代表有柑橘。人們會發現一些柑橘植株的某一枝條上的柑橘全部無核,這是由於這些枝條在芽時由於外界刺激發生了變異,從而使得種子不能發育,但果實本身發育正常。將這些枝條通過扡插、嫁接等方式進行繁育,就可以生產出無籽柑橘。目前市場上的無籽柑橘品種,大多數是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
除了上面說的幾種水果外,鳳梨、香蕉等也是常見的無籽水果鳳梨是利用其不能自花授粉結實的特點來達到無籽目的的,而香蕉本身就是三倍體植株,自然也不會產生種子了。
植物激素V.S生長激素
除了和種子產生密切關聯的生長素和赤黴素外,植物體內還含有多種其他的激素,包括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油菜素內酯等。這些激素嚴密而精確地調節著植物的生長狀態和各個生理過程,可以說植物的任何生理過程都離不開植物激素的調節。所以在我們食用植物組織,尤其是果實等植物激素大量產生的部位時,其所含有的內源性植物激素也一併被我們吃了下去。
例如在新鮮臍橙果肉中,內源性赤黴素含量可達每克10微克,生長素含量約為每克1.2微克,我們吃上100克臍橙就相當於攝入了1毫克的赤黴素以及120微克的生長素。生長素及赤黴素無可見毒性,很快會隨代謝排出體外,因此對人體並無不良作用,小鼠生長素半數致死劑量約為每公斤1,000毫克,赤黴素的半數致死劑量則大於每公斤25,000毫克,若非當水喝,恐怕很難中招。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出來?要少吃?
在農業生產中,人們經常會將一些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施用給作物,來獲得所期望的性狀。這些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中,以生長素類似物2,4-D、萘乙酸以及能產生乙烯的乙烯利為多。這些人工植物激素屬於低毒農藥,且若是超量使用會造成果實異常膨大、易於腐爛,植物體生長障礙甚至死亡等不良影響,因此適用量不會很大。因此購買符合標準的水果,是不用擔心這些植物激素對人體的危害的。
與植物一樣,動物體(包括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生殖過程,都需要激素的參與。但是植物激素和生長激素在化學性質上差異相當大,並且識別機制也各不相同。因此生長激素無法被植物識別而發生效用,反之,植物激素在動物體內也無法發揮其在植物體內的作用,就好比不同作業系統下的軟體只能被對應的作業系統所識別和使用一樣。
避孕藥,從其本質上來說,實際上是人體性激素的類似物,因此在進入人體後能才能夠被人體的回應識別機制所識別,進而調節體內各項生理指標,達到降低受孕效果的目的。而植物體內,由於缺乏相應的受體以及信號途徑,也就完全無法起到給植物「避孕」的效果了。同理,在農業生產上使用的各類植物激素,被攝入人體後也不會起到激素的效果,因此不必談「激素」而色變,還是好好享受美味的水果吧。
結論:
謠言粉碎。
大多數無籽水果的生產都不需要人工使用植物激素,使用的情況下也受限於過量使用會導致植物異常的生理特性。何況植物中自然產生的植物激素原本就不少,食用它們也並沒有表現出健康危害。植物激素和生長激素無法互相替代,避孕藥無法讓水果無籽,植物激素也無法調節人的生長發育。
台灣加入WTO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轉向、政府的產業政策問題等使國內農藥市場需求大幅下降、也促使營銷模式產生變化,並且農藥市場主流產品汰換快速以及禁用高毒農藥的政策,使台灣農藥企業面臨全球化的挑戰。植物荷爾蒙農藥製劑,如能掌握其在保護植物之未來發展趨勢,開發高效、經濟、安全與環境相容的產品,建立符合國際的品管標準,方能把握市場先機,爭取利潤。政府為保護國民健康和環境,除加強對進口農藥進行相關藥效、毒性、殘留和環保等的審查與檢測,亦鼓勵開發與運用有效性、安全性高之農藥在植物保護上,使農民在害物防治上,能利用更具經濟性、方便性與安全性之資材,創造農業、工業生產與消費安全三嬴之局面。
參考資料:
[1] 陸時萬等,植物學(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武維華,植物生理學,科學出版社,2008。
[3] 劉濤,柑橘貯藏過程中植物內源激素以及理化性質的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徐愛東,中國蔬菜中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毒性及殘留問題研究進展,中國蔬菜,2009。
[5] 劉頌恩,植物保護用植物荷爾蒙農藥製劑之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3年11月第137期。
本文出自九韵文化《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

「皮蛇」愛上誰的身? 醫師提醒你


凡是曾經得過水痘的人,都有可能使「皮蛇」上身!家醫科醫師指出,皮蛇是因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年長後免疫功能減弱,就可能誘發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會在身上到處長

家醫科醫師王宏育指出,最近就連續有四位帶狀疱疹病人來就醫,都是50歲以上的年長者,二人是長在肚子,一人長在背部,還有一人是長在臀部;而帶狀疱疹會在身上到處長,甚至有人長在耳朵裡,致使聽力受損,長在眼睛周圍,影響到視力。

免疫力低下會誘發帶狀疱疹

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時,帶狀疱疹就特別容易好發;王宏育醫師表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年長時一旦免疫力會下降,就會使得水痘病毒被活化,所以帶狀疱疹常發生於中老年人。

帶狀疱疹疫苗可預防

所以,對於容易出現帶狀疱疹的人;王宏育醫師建議,可以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來預防,而且施打的年齡層規定是50至79歲。他並提醒,若是發現身上長出疱疹,千萬不要疏忽,及早接受抗病毒藥治療,2至5天可痊癒,若是延誤治療,則要1至2週才會痊癒。

接種過水痘疫苗也可以防皮蛇

王宏育醫師表示,小時候如果沒有得過水痘,就不會使得水痘病毒藏在體內,長大後也就沒有罹患帶狀疱疹的問題;而由於民國92年開始,有免費水痘疫苗可以接種,因而使得在民國92年之後出生的民眾,也沒有帶狀疱疹的危險。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DPP4 inhibitors 的”心"戰爭

洪晧彰醫師個人部落格 2015.06.25
在 2007 年,一篇發表於 NEJM 的 meta-analysis 顯示使用 rosiglitazone 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odds ratio 1.43),結果使得美國 FDA 在 2008 年規定降血糖用藥一定要有研究證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才准予以上市,首當其衝的就是當時正夯的 DPP4 inhibitor 了,其中 Saxagliptin 的 SAVOR-TIMI 53 及 Alogliptin 的 EXAMINE 已經在 2013 年發表在 NEJM,而 Sitagliptin 的 TECOS 則在今年度在 Boston 舉辦的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中發表並同步於 NEJM 刊登,先說目前的結論:
Saxagliptin、Alogliptin 及 Sitagliptin 的使用都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是 Saxagliptin 會增加因心衰竭住院的危險!
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結果倒不是大家在意的,反而 Saxagliptin 會增加因心衰竭住院的危險這個意外的發現令人不安,而後續分析 SAVOR-TIMI 53 的數據顯示只有那些原本 BNP 較高的病人發生心衰竭住院比機會比較高;Alogliptin 的 EXAMINE 當初發表時並沒有公布因心衰竭住院的數據,後來分析結果則發現 Alogliptin 並不會增加因心衰竭住院的危險;而 Sitagliptin 的 TECOS 結果則顯示 Sitagliptin 並不會增加因心衰竭住院的危險
當初Saxagliptin的SAVOR-TIMI 與Alogliptin的EXAMINE發表時,許多人認為心衰竭住院的危險可能是使用DPP4 inhibitor 類藥物的class effect,不過目前看來似乎不是這麼回事,而其發生的真正原因目前也還不清楚。

至於其他DPP4 inhibitor,Vildagliptin 似乎沒有打算在美國上市,因此並沒有做心血管疾病的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而 linagliptin目前有CAROLINA及 CARMELINA兩個研究正在進行,預計於 2018年完成;還有一個Omarigliptin是一週使用一次的DPP4 inhibitor,其 phase III 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 2014 年的 EASD 會議,心血管疾病的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也正進行中。
接下來就來看看 SAVOR-TIMI 53、EXAMINE 及 TECOS 這三個研究的比較:
這三個研究在 inclusion criteria 及 exclusion criteria 上就有很大的不同,SAVOR-TIMI 53 雖然排除 Cr > 6 的病人,但還是有一部分 eGFR < 30 的病患;EXAMINE 是排除 heart failure functional class IV 的病人;TECOS 則排除  eGFR < 30 的病人;另外樣本數也有差;還有就是 SAVOR-TIMI 53 與 EXAMINE 的病人 A1c 都是 8.0%,TECOS 的病人 A1c 則是只有 7.2% 。
DPP4i_Comparison_1
在用藥部分,可能跟 heart failure 有關的是 SAVOR-TIMI 53 的患者使用 insulin 與 TZD 的比例比較高。
DPP4i_Comparison_2
另一個大家爭論的焦點就是這三個研究的時間都不長,在這樣的時間要看到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能是短了些,至少 5 年大家也許比較能接受。
DPP4i_Comparison_3
至於降血糖的效果,由於並不是研究設計的主要目的,所以看看就好,不過降 A1c 都不到 1%,大家在使用上應該心裡要有個底。


DPP4i_Comparison_4
DPP4i_Comparison_5DPP4i_Comparison_6

正確使用低週波 有效抒解疼痛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肌肉酸痛是通病,部分民眾會使用「低週波治療器」抒解疼痛,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低週波治療器」確實有療效,但應注意正確的使用方式,避免過度使用造成肌肉傷害;至於有些產品還標榜瘦身減肥的效果,食藥署說,低週波瘦身未經科學實證,不建議民眾使用。
市售各種低週波治療器琳瑯滿目,食藥署19日特別說明低週波治療器的正確使用方式。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科長黃育文表示,低週波治療器能傳導電流至患部進行刺激,藉由控制產品電流的相關參數而產生抒解疼痛的效果。
台大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陸哲駒表示,研究也顯示,低週波治療器會使大腦分泌腦內啡,對於肩頸痠痛、關節疼痛、改善末稍神經麻痺等,都有不錯的療效。陸哲駒:『(原音)低週波的刺激器在各種急性慢性的疼痛方面都有不錯的療效,比如說急性的肌肉拉傷、扭傷的急性疼痛,或是開刀後的急性疼痛都有幫助,慢性的疼痛比如說中風之後的一些疼痛,目前研究也有幫助。』
黃育文指出,民眾選購低週波治療器這類醫療器材時,應選擇有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產品,而使用產品前,建議可先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諮詢。一般使用時間建議不超過30分鐘,以免長時間刺激導致能量累積,造成周邊肌肉或神經組織的損傷。
至於市售有些產品宣稱具有瘦身減肥的效果,黃育文說,低週波瘦身未經科學實證,不建議民眾使用,食藥署也會加強稽查取締誇大療效的產品。

唾液快速自我篩檢 愛滋篩檢在家做



愛滋篩檢在家就能做!疾管署9月啟動「在家愛滋唾液快速自我篩檢服務」,一個月內就有1000多人使用,其中有11人初步篩檢結果為陽性,4人確診感染愛滋,2人排除,其餘需進一步檢驗。

愛滋唾液快速篩檢 只需20分鐘

根據疾管署統計,領取愛滋唾液快速自我篩檢服務,以台北市332人最多,其次為台中市123人、高雄市119人;但考量人口數,花蓮縣民眾領取比例較高。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士澤指出,唾液快速自我篩檢愛滋只需20分鐘,準確率高達9成9,民眾可在家篩檢兼具隱私性優點。

104個服務點可領取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今年與6家民間團體及7縣市衛生局共同辦理愛滋自我篩檢服務,在衛生局所、學校、三溫暖及咖啡館等處所設置104個服務點,包括81個定點服務站及23台自動服務機,民眾支付200元購買試劑,在家完成篩檢後,只要至服務網頁登錄,除可領回200元,還可填寫問卷抽超商禮券,活動至12月15日為止。

明年將開放超商領取試劑

莊人祥副署長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20年達到90-90-90全球愛滋防治目標,第一個90就是希望90%的感染者可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明年預計將愛滋唾液快速方式納入檢測方式,在超商即可領取試劑方便民眾自我篩檢。

山葵、芥末原來不一樣!它的抗癌物比花椰菜多40倍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喜歡吃日式料理的人,一定知道生魚片、壽司要搭配哇沙米和醬油一起吃,能夠去腥、解油膩,在傳統日本文化中也被用於預防疾病、增進整體健康。而哇沙米的原料:山葵,其實是和花椰菜、高麗菜等抗癌蔬菜相近的十字花科食物,不但健康更具有抗癌效果!
山葵中的異硫氫酸酯是花椰菜的40倍,有助防癌、抗癌 刊登於《牛津期刊》中的最新研究指出,山葵中含有一種有機化合物:異硫氰酸酯,能夠有效抑制癌症進程。異硫氫酸酯是一種酯類,存在於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當異硫氫酸酯進入細胞後,它會和蛋白質結合,並引起細胞凋亡。簡言之,癌細胞暴露在異硫氫酸酯中的時候會自殺。 這樣研究最初的目的是更廣泛地測試這種化合物,以確定它的功效,並觀察十字花科蔬菜是否確實能抑制膀胱癌細胞的發展。然而,這項研究最終超越了十字花科蔬菜,這些東西已知能夠抑制癌症。研究團隊開始專注於富含異硫氰酸酯的芥末籽粉。 尿液中的異硫氫酸酯,能夠幫助對抗膀胱癌 在未經治療的膀胱癌患者身上,70%的案例中腫瘤傾向於入侵附近的肌肉組織。然而研究發現,當患者接受異硫氰酸酯時,腫瘤的擴散被中斷並減少了將近35%。另外,擴散到附近肌肉組織的癌細胞,也幾乎全部被阻斷。 另一項針對異硫氰酸酯的研究,由喬治城大學的Fung-Lung Chung教授和生物無機化學專家、北卡羅來納大學Anthony Di Pasqua教授協力完成,並發現了類似的結果。 在各種癌症中,膀胱癌的生長、擴散特別迅速,並常需要化療、輻射或手術等侵入性手段治療,甚至需要摘除整個膀胱。不過,當攝取富含異硫氰酸酯的食物時,這些物質能夠進入尿液,而尿液停留在膀胱時,癌細胞也會暴露在異硫氰酸酯中,最後凋亡。 山葵需密封、避光短期保存,腸胃不適者應避免食用 《食物安全就要這樣吃》一書指出,山葵不宜長期存放,放置常溫下應避光、密封儲存,保存期限約6個月。另外,山葵帶有嗆鼻的辛辣味,添加少許醬油能夠幫助入口,但辛辣成分會刺激腸胃,因此有胃炎、消化道潰瘍者應暫時避免食用。 生活網站「Thrillist」則指出,真正使用山葵製作的哇沙米通常價格較高,顏色淺綠、質地磨碎帶有顆粒,其辣味帶有草木清香且較緩和。上桌20分鐘後,山葵的味道也會變得比較不強烈。市面上多使用辣根代替價格較貴的山葵,因此購買時要注意其產品來源及成分標示。